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易宪容:通货膨胀尚未到来
2009-06-18 11:12: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961

  上海商报
  最近,对于中国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市场上又开始沸沸扬扬了。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新的通货膨胀又开始了,其理由有,一是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发行过多,最后的结果是通货膨胀。二是由于市场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的预期,因为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又在短期内飚升,这种上涨也会传导到国内市场上来。三是房地产开发商又开始在大力宣传,最近国内房价之所以会涨,是因为中国新的通货膨胀又开始,因此,国人一定会涌入房地产市场购买不动产而规避人民币贬值的风险,等等。
  首先,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发行过多,最后的结果是通货膨胀。这没有错,这是经济学教科书最基本的理论。比如,今年前5个月的银行信贷增长远远超出2006年、2007年的信贷增长水平,流动性自然会涌入金融市场。但是,尽管那两年的经济很繁荣,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但CPI增加则不快,直到2008年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国内CPI增加才达到几年最高水平。为什么?这既与中国CPI统计不同的消费品权重不尽合理有关,也与经济全球化造成整体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有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种商品都在全球各地寻求要素成本较低的地方生产。在各种要素中,除了矿产资源等原材料有成本约束,其价格可垄断性定价之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他要素的价格在经济全球化中推低,从而使得许多消费品的价格不仅没有上升反之下降。这就是早几年全球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原因所在。
  但是,经济全球化又会使得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因为低通货膨胀各央行会采取低利率政策)。当全球流动性泛滥时,大量的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各种资产,股市及楼市,从而先是推高资产的价格,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在中国,当资产的价格泡沫吹得很大,这种价格快速上涨最后才传导到消费品的价格上。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没有完全消失的情况下,中国要出现通货膨胀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出现通货膨胀,那么中国股市及楼市泡沫已经吹得很大了。但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CPI及PPI连续多个月都出现负增长。即使是5月份CPI和PPI分别是负1.4%和负7.2%。尽管这里有基数的原因,但在整个价格水平都为负的情况下,短期内出现通货膨胀是不可能的。
  其次,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快速上涨会不会传导到中国并引起国内CPI上升?对此,答案是否定的。一是因为最近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不是世界各国经济开始复苏,对这些大宗商品的需求突然增加而导致的价格上升。因为当大宗商品期货化、金融化之后,这些商品的属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它们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也具有金融的属性。所以它的价格变动往往反映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经济复苏带来的基本面改善引发的真实需求增长;二是美元贬值引发的避险需求。当全球经济在短期内无法走出衰退时,对这些产品的真实需求是不可能快速增加的,因此,最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多的是其金融属性的作用。如果说在真实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它不仅无法帮助整个经济复苏,反之会导致整个经济衰退,或者说是经济衰退二次探底。在这种情况下,大宗商品的价格水平是无法传导到最终消费品上去,也就不可能让通货膨胀出现。
  再次,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什么这么强烈?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房地产开发商制造市场概念有关。因为,从房地产开发商的逻辑来看,先是信贷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多,导致人民币贬值,而不动产是最能保值的资产,因此为了使个人手中的资产不贬值,就应该购买住房,特别是要购买豪华住房。但实际上,正如我上面所指出的,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一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流动性过剩并非CPI上涨,而是资产价格先上涨。二是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是为了财富保值而购买住房,购买住房者只是在价格膨胀很高的情况下进入市场,那么购买住房者不仅不能够保值,反而购买了一个房地产泡沫。三是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强调通货膨胀的预期,其目的就是以假象来促使更多的人进入房地产市场,制造房地产市场泡沫。
  总之,在短期内,中国新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出现。如果中国新通货膨胀出现了,那么中国各种资产泡沫肯定吹得很大。如果央行在这个时候才着手来治理通货膨胀,可能会晚了一步。也就是说,资产价格泡沫同样是央行货币政策关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它基本上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但愿央行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