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后危机时代企业面临新机遇 |
2009-06-18 11:18:2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847
|
|
“全球经济不会重演大萧条,也不会出现二次衰退,各国‘双扩张’政策效果渐显。这次危机来得突然、去得也会非常快。”6月13日,在“中证·国信2009年金牛策略全国巡讲会”佛山站的演讲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做出了上述判断。 陈东琪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已基本触底,美国经济近来也出现积极变化,全球经济下半年会触底反弹;后危机时代,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更多地融资、积极地投资。 危机可能很快过去 “这次危机百年一遇,但是这次反危机的情况也是百年一遇。”陈东琪认为,各国推行史无前例的货币和财政“双扩张”政策,一旦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全球流动性将大幅度增加,减税和增加公共投资也将产生快速的反衰退效应,促使全球经济提前见底回升。 陈东琪似乎并不满足于“全球经济可能比大家预想的要好”的论断,乐观地认为“现在全球经济实际上是越来越多地转暖”。目前,美国经济一些先行指标已经在好转,只是这个指标没有反映在GDP、就业、财政上面,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还是非常大。他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应该在今年三季度触底、四季度转向回升;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则已基本触底,将率先复苏。中国一季度的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总需求旺盛、工业见底反弹、就业人数增加以及GDP降幅缩小成为支持这种判断的五大理由。 在全球经济各种积极迹象中,陈东琪最为看重“微观经济体的开始活跃”,因为创造价值的最终还是微观主体。比如近期高盛、花旗都是盈利的;还有雷曼兄弟公司,去年其无担保债务是6130亿美元,今年2月4日就只有2000亿美元。陈东琪据此认为,全世界不少的公司利用危机多报亏损,转嫁责任,为危机后提升业绩留下余地。对于中国经济微观层面,陈东琪的基本判断也是逐步增长。现在国内企业家信心是101.1,比去年四季度的约95增加了不少;PMI最近三个月都超过50;企业库存减少,订单开始增加。 陈东琪说,应该把危机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去评估,全球化、信息化使得各国政府能够同步采取反危机措施,并使得政策效果获得放大效应。这跟1929年“大萧条”是有本质不同的。 后危机阶段面临新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进入“后期阶段”,陈东琪认为我国下半年总的货币政策松中偏稳,“积极+适度宽松”的取向不变,财政政策方面应该还有空间。“后危机阶段”企业面临新机遇,企业应该把握趋势,选好切入点,更多地融资、积极地投资。 企业首先要研究危机后自身的发展空间,研究新的产业成长,研究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趋势。他建议企业要关注新的产业动向;注意政策与经济的时差,在政策和经济实际运行之间选择一个切入点。最后,他建议企业要“更多的融资,积极投资”,这是后危机阶段很重要的选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