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近日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和措施明显增多。对此,中国政府主张在世贸组织机制下,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同时中国政府将充分应用世贸规则,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数据显示,自2001年底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了第2位,并且已经连续3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但是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近十年间,中国共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42起,涉案金额达726亿美元。特别是去年,由于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的涉案金额高达204亿美元,致使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大幅上升。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调查员宋和平表示,贸易摩擦增多是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伴生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市场需求减弱,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下降,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失业率居高不下,产业转型升级较快,竞争加剧,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保护主义升温。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外贸出口已经呈现市场多元化格局,但市场布局仍不够平衡,部分产品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过大,部分企业经营不规范,也是产生贸易摩擦的诱因之一。”
当前及今后的一个时期,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已呈现常态化、复杂化趋势。以今年一季度为例,中国共遭遇12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22起,同比增长20%以上,外贸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宋和平说,从总体上看,有关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分两类。
“一是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简称‘两反两保’。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有的国家提高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措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还有的国家在刺激本国经济方案中提出了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中国已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面对贸易摩擦增多的趋势,中国政府和企业对此十分关注,积极应对。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再次重申了中国的四点原则立场。
“第一,我们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和企业的诉求,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第二,我们主张通过对话和磋商妥善的解决贸易争端;第三,我们将继续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企业进一步的遵守国际规则,提升我国出口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第四,坚决维护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合法地位,努力维护中国企业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正当权益。”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入世十来年的磨砺,中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综合实力的中国企业。与此同时,一支精通贸易、熟悉规则、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也在迅速成长。经过多方合作,中国已有效应对了美国轮胎特保案、欧盟数据卡等一批重大案件,并在应对欧盟冷轧不锈钢板和镀锌板反倾销案、美国镀锌钢丝和钢制轮毂“双反”案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多起案件中取得完胜,促使调查无措施结案,保护了出口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