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被视为地雷多于各种小器件的柬埔寨,美国的蒂芙尼正悄然建造钻石抛光厂,一些日本制造商也匆忙赶赴金边生产触摸屏配件等,欧洲企业亦不甘落后,正在那里生产舞鞋和墨镜套。外国企业蜂拥而至的原因很简单:不希望过度依赖中国的工厂。在华外国投资者面临的难题正迅速增多:更少年轻人愿意到工厂打工,蓝领工资大幅上涨,独生子女政策和老龄化令中国劳动力人口从去年起开始减少。
在金边的美国律师戈登说:“每两天我就会接到想将在华业务转移到这里的电话。”但跨国企业发现与中国许多省份相比,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人口、经济甚至发电量都相形见绌,甚至无法与中国的一个城市相比。只有少数企业(大多出自服装和制鞋等低技术行业)正打算完全离开中国。更多企业是在东南亚建造补充在华业务的工厂。对跨国公司而言,中国迅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众多人口及庞大工业基地仍具吸引力,而中国许多行业的生产率几乎正与工资等速增长。
自1980年以来一直持续增长的外国对华投资去年下滑3.5%。即便如此,仍高达1197亿美元,继续多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之下,外国对柬投资升至15亿美元,这令柬人均接受的外国投资首次多于中国。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布林布尔说:“在中国更高工资驱动下,流入(柬)的外国投资正令湄公河两岸民众脱贫。”
越菲泰马等国的外国投资去年也大幅增长。随着众多公司南迁,很快将当地劳动力消耗殆尽并推动工资急剧上涨。比利时某企业负责人表示,“(生产率上)我永远无法让柬赶上中国,但其成本不到中国的1/3。”不过,10年前金边新开工厂能吸引大量工人,“如今贴出招聘后却鲜有人来”。另一名在柬美国律师西亚罗尼认为,“人们并未寻求撤离中国的策略,而是伺机建立双轨业务以便两面下注。”
通过对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的企业成本分析,箱包制造业咨询师奥尔查尼兹奇发现,由于箱包贸易所需的轮子等大部分材料都产自中国,这些企业(迁移后)节省出的成本相当有限。但在西方买家(担忧仅靠一个国家)的要求下,某些工厂已搬离中国。尽管转到一个供给链未经证实的新国家面临风险,但“他们认为留在中国也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