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峰第一次以全面合作为议题 |
2009-06-18 11:22:33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971
|
|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举行首次峰会,峰会主要涉及经济、金融及全球贸易问题。“金砖四国”作为世界一股不能轻视的力量,召开首次峰会备受欧美关注,并被作为评估未来以“金砖四国”牵头的世界经济格局会产生什么变化的晴雨表。 峰会被寄予厚望 虽然甲型流感或多或少冲淡了世界对金融海啸的关注度,但“金砖四国”一方面采取抗疫措施,一方面并没有转移解决金融海啸冲击危机的重点,明显与欧美不同。在俄罗斯召开峰会,表明四国一直重视本身经济以及关注世界经济,视点不受新的世界形势变化影响而转移。原因出自“金砖四国”都意识到需要不断强化经济实力,才能在世界上占有更大空间。 其实,西方国家并非看不到金融海啸的严重性,从一开始美国便开动宣传机器不断催谷负面消息以达到卸膊目的。西方政客最善于利用世界新变化套取自身利益,无所不用其变。美国任由出境旅客不受管制,让甲型流感全球扩散的不负责任态度就是一个例子。 虽然欧美主宰世界经济局面仍没有被打破,但以“金砖四国”在经济上的强势崛起,显然令欧美以外的国家看到了一股很强的抗衡力量,也令他们看穿欧美舆论对“金砖四国”峰会表面重视、背后仇视的心态。 有两方面表现得颇为突出,一是怕四国制定的经济合作协议对欧美造成正面冲击。美元纠缠欧元的争霸局面一直没有减弱,两者在剧烈竞争下,表面还得戴着假面具共同跳合作之舞,貌合神离现象越来越暴露。二是四国峰会形成一种牵头作用,令更多地区及国家汇聚到一起,从而不断衍生对抗欧美的力量。姑勿论最新的“金砖四国”不约而同开始部署调整吸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作为外汇储备的消息是否属实,风声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令欧美不得不对四国动态高度关注并不断做出评估。美国自然更不会轻视四国这种举动,因为美国经济正处百孔千疮,如果四国调整外汇储备的举动属实的话,冲击力将会十分大。 具有四方面作用 另一方面,“金砖四国”峰会之后,四方面作用马上浮出水面。其中最突出的是率先带动四国经济走出低谷,令美国疲弱的经济局面更加受压,同时对世界其它深陷经济困境的国家起启迪及带动作用,造成互为靠拢态势,形成一股巨大变革力量。 四方面作用分别是:第一,四国此前曾有多种接触,对相同的和不同的经济形势有所了解,对优势及弱势了解更深,因此在峰会上努力协调立场,加强合作,争取尽快摆脱和克服金融危机,率先实现四国经济复苏。 第二,四国显然看到了一个焦点,经历金融海啸之后,加强金融合作应有进一步行动。其始是推动四国金融体系,其后是推动国际金融体系,这其实就是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一股正面力量。 第三,除了四国相互之间的合作之外,强调壮大与其它国家的合作,目的在于令四国协作变得具指导性,并且在坚持开放性和非排他性之下获得明显成效。尤其视南非、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等相对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为首要合作和协调对象,收效更大。 第四,在四国率先走出经济低谷之后,支持发展中国家,帮助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及有被边缘化危险的国家,令这些国家获得实际需求,克服困难,寻求新发展机遇。长远而言则必然令这些国家集结到四国周边来。 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如何发展,西方舆论认为,在欧美经过金融海啸严重冲击之后,可能出现重新洗牌效应,才令“金砖四国”召开第一次峰会,这被认为形成一股抗衡力量。有著名经济研究员接受传媒采访时表示,“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明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好坏,也是世界经济能否顺利度过金融海啸危机、更早复苏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 与欧美悬殊仍大 不过,在看到“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同时,也有经济研究员认为,不能过高估计“金砖四国”带领世界走出危机的作用。理由是目前“金砖四国”只是相对于欧美经济弱势显示出潜在力量和作用,真正要达到与欧美经济抗衡还有一段不短路程要走。 虽然俄罗斯有经济底子厚的优势,但印度及巴西成功开发突出的产业、增加经济热力还存在不小阻力和问题。十多年来,只有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但今年明显只能维持“保八”增长速度。这都说明,应冷静看到期望高于现实的意识占上风并非好事,脚踏实地打好根基更重要。这样才不致失去利用四国优势达到重整世界新兴经济力量的目标。 目前“金砖四国”整体的经济实力相比欧美还偏低,占全世界GDP比重也不高,只有建立起戒骄心态才能改变与欧美经济悬殊的不利状况,并一步步赶上和超过欧美。 为什么第一次“金砖四国”峰会被视为极为重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四国外长和领导人已有多次碰头聚会,虽然都是在联合国会议或其它国际会议期间举行,但基础作用明显。因此,第一次以全面合作为议题的会议,才令欧美看到了三方面突出转变:一是四国对世界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已有共识;二是标志着四国以峰会形式凝聚的合作更多;三是启动峰会形式令合作呈现机制化。三种变化正是催动四国形成“火车头”作用的关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