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官方解读 >> 文章页
工信部:铁腕整顿钢铁乱象 行政命令将让位于市场
2013-04-19 08:43:5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uoxin 阅读次数:765

  日前从工信部内部会议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将围绕已公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后续政策,对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将运用差别电价、严控信贷、监管部门查处、考核问责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最终迫其退出市场。

  作为“两高一资”的代表行业,钢铁无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记者了解到,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规范条件》。工信部在2010年6月制定完成的基础上,为适应行业发展新变化,于2012年9月对其进行了修订,并于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日前,工信部初审了71家申报企业,公示了第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的45家企业,这45家钢铁企业2012年合计产量3亿吨,占当年全国粗钢产量的41.4%。

  “仍有大部分企业有待审核。”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苗治民说,随后的3周为公示期,公示企业将接受社会各界的考察和评判;之后,工信部还将开展后续的申报和公示工作,预计2013年将公布一到两批企业名单,力争到“十二五”末,将80%左右的现有钢铁产能纳入到《规范条件》中。

  相比较之前“行政命令关停”等手段,工信部即将开始的后续政策将更倾向于运用“市场化”手段,“有保有压”来治理行业乱象。苗治民表示,一方面、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支持其开展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结构调整工作,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和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对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则将运用差别电价、严控信贷、监管部门查处、考核问责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最终迫其退出市场。

  “过去十几年,由于多种原因,钢铁行业产能无序扩张、产业集中度低、资源保障力弱、市场恶性竞争、环保压力大等问题日益显现。此前,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会通过行政审批手段,例如新项目不予审批、土地不予供应等,但在巨大市场需求拉动下,在有产量就有效益的大环境中,企业更多地注重规模扩张,致使我国钢铁产能逐年攀升。”苗治民指出,多年来通过行政审批手段严格控制产能收效甚微。

  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已达9.7亿吨。中钢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实际产能来看,已经超过10亿吨,如果将一些违规建设的钢铁产能都计算上,数字还会更惊人。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日前指出,中国钢需求很难超过9亿吨,更不会达到10亿吨以上,即使今后需求有增加空间,“但这空间远远消化不掉已有的产能”。

  产能过剩也令钢铁行业陷入“亏损”怪圈。根据中钢协的数据,2012年,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04%,从钢铁主业来看,基本上全行业都处于亏损。中钢协副会长刘振江指出,2013年一季度情况并没有改观,企业经营状况一个月不如一个月,钢产量增加过快是主因。

  “我们这次的政策着力点,就是在帮助符合规范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限制和削弱不符合规范的企业竞争力,以此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行业发展,并确保健康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苗治民说。

  我的钢铁咨询中心总监徐向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策能否奏效关键要考虑如何和地方政府保护进行博弈。他分析指出,钢铁工业不仅可以带动地方就业,同时也是当地的利税大户和支柱产业,因此一般都是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行业和投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因为缺乏监管和规划,有的企业在地方政府鼓励下,仍然热衷于扩规模、铺摊子;有的企业在节能环保等要素成本上投入较低,靠牺牲环境换取短期利益。可以说,造成钢铁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无疑扮演了“保护伞”的角色,因此除了推进“环保”等市场化手段促进行业整顿外,还需要将行业整顿纳入地方政府考核问责体系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