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近日参加经济与金融高级论坛时表示,政府政策的重点应该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从短期救市、维稳转向长期地提高效率和经济增长潜力,以放松管理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为目标,开展经济改革。
需求管理,指政府实行调节总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指从总供给环节进行宏观调控,包括调节劳动力、工资、价格、产量增长等环节。
金融危机后,为了提振经济,各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需求管理的调控政策,比如我国政府2009年推行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以及美联储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些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但也助长了经济泡沫的滋生,提高了资产价格,加剧通胀压力。
李扬分析,当前的全球经济衰退,就是过度使用需求管理的后果。“政策的效率不断下降,第一次十万亿能解决1%,第二次只能解决0.5%。”他分析称,当政策效果越来越差时,政府却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并引发恶性竞争、贸易战。
为防止我国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李扬建议,政府应该放弃刺激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转向供应管理。然而近年来,各地政府热衷推行产业政策,把产业政策当成供应管理的手段,李扬认为这是一种误读。
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轻工业部曾开会讨论要不要通过鼓励中国人穿皮鞋来推动皮革产业发展。“当时的结论是不能这么做,因为算出来没有那么多牛。”李扬认为,政府在推动产业政策时,总是忽略了市场的流动性、“算死账”,所以才会“没有一项产业政策成功”。
“真正的供应管理,是改革。”李扬提出,传统的产业政策以政府为主导,而供应管理政策应该以企业为基础、以市场为主导。而政府要做的,就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税负及融资成本,解除各种僵硬体制的制约,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提高要素市场效率,最终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