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限制碳排放问题上,中国倡导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承担合理的国际责任。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政府近期对国内碳排放设置上限问题展开讨论,此举具有重大意义,但最终计划的实施仍面临复杂的前景。
文章称,中国有可能放弃反对有约束力碳排放限额的立场,如果真的如此,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这能否成真还画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据报道,中国的经济规划部门正考虑把碳排放限额纳入2016-2020年的五年规划。但这项政策目前仍处于筹划阶段。即便它能在政府内部赢得支持,也会遭遇其它方面强烈的抵制、尤其是重工业利益集团的抵制。而且,决定执行本国自己设定的排放限额,与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上签字不是一回事。
假如中国真的沿着限制本国碳排放的道路走下去,当然会令整个世界受益,会推动世界朝着必要但难于实现的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迈进一小步(因为美国仍将是一块绊脚石)。但与此同时,中国也会发现这么做符合其自身利益。原因有三。
首先,这与中国政府的其他政策重点相吻合。其中一个政策重点是,使中国经济摆脱对基础设施、重工业和进口资源的依赖。另一个政策重点是,解决中国严重的污染问题。
其次,中国在一切全球气候协议中的核心作用意味着,“承认”碳排放限额能让中国在为举行下届气候峰会(2015年于巴黎举行)而展开的磋商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中国将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能够影响新协议的内容,比如如何在各国之间分配碳排放配额和如何对发展中国家作出补偿。
最后,发挥建设性作用可令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地位大大提升。世界将更加接受中国的“主导地位”。中国将在全球标准设定方面获得影响力,不管是在减排还是在其他领域。这将是中国的真正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