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银行上调收费标准 搅动一池春水 |
2009-06-30 11:49: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900
|
|
南方都市报有报道称,工行日前已经宣布调整23项个人金融业务的收费标准,部分收费项目的上下限标准上涨100%。而此前,农行、建行、交行也已经调高了相关收费。 几乎每次银行业的费用开征与调高都会引发争议,此次也不例外。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此次费用调整涉及范围之广、上调幅度之大,可谓搅动了银行业的一池春水。这似乎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整个银行业的相关收费都将渐次上调。而最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银行业隐形价格联盟的存在,处于弱势地位的银行用户丧失了市场的话语权,被动地接受费用调整将难免成为最终结局。 对于工行等国有银行此次上调收费标准,有解释认为,由于利差水平出现了较大收窄,银行业绩增速出现了下滑,因此银行提高收费正是为了应对盈利压力。就此思路而言,一旦银行曾经坐享的利差收益受损,就要通过提高收费来转嫁经营压力。那么,广大客户在实际上承担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损失。况且从收费项目看,工行等国有银行此次主要上调了柜台业务收费,这意味着不擅长利用电子服务的中老年客户和中低收入群体将为此付出更多的开支。 如果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优势,将国内银行置于充分竞争的环境之下,类似这样“转嫁经营压力”的思路就如同天方夜谭了。一直以来,成本高企和向国际惯例靠拢都是银行提高收费的冠冕理由。但是,各银行的成本明细究竟如何?是否有合理压缩的空间?外界不得而知。而且,银行在收费上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同时,其服务水平是否也向国外看齐呢?柜台窗口偏少、服务态度冷漠、用户排队时间偏长等现象一直被市场诟病,却鲜见有效的改进。根据工行公告,此次调整后,部分收费项目的上下限标准上涨100%。在银行单方面大幅上调费用的时候,用户的切身利益又如何得以体现呢? 事实上,平衡广大用户与银行之间市场地位、避免费用调整引发争议的关键,还是在于放开金融市场,让更多银行能够参与进来,通过它们的鲶鱼效应,彻底激活市场竞争体制。例如,美国银行业激烈的竞争催生了大量社区银行,它们在市场定位上与大型商业银行有所错位,主要满足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良好地发挥了基层融资的作用。在风险管理体制上,这些小银行与大银行并无二致,都是通过监管部门的管理与存款保险制度予以把控。在充分竞争环境下的银行机构,不仅能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而且收费体制也更透明公平,否则就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应当看到的是,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的构建,需要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固有的体制与市场优势,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就此,加紧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长期以来,我国实际上是由国家承担了存款保险责任,对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实行优先偿付和全额收购政策,由此导致了市场主体过度依赖国家信用、道德风险大量出现的弊端。存款保险制度能大大减少因银行倒闭而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同时让中小银行自身的信用获得保障,从而降低了中小型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门槛,为民营银行大规模开闸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再以商业利益为诉求去收费,就会受到市场内部竞争机制的约束,其收费行为也必将会深思熟虑、谨慎为之,自然也就不会再引发任何社会争议与反感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