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研究 >> 预测 >> 文章页
发改委专家:中国人口若少于10亿就要奖励生育
2015-11-10 08:58: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623

背景 独生子女政策35年后宣告终结

  197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在此背景下,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开始,独生子女政策至今已执行35年。其中,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在此期间,我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甚至有人口学者预计,2020年之后,将爆发招工难、娶妻难和养老难等问题,从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中国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而此次人口政策的调整距离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单独二孩”,还不到两年时间。

  短时间内密集调整人口政策,引发了提振生育率是否会导致人口膨胀的担忧。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内会带来生育高峰,但不会导致人口膨胀,即使今后全面放开了计划生育,可能也生不了多少人,中国人口不会超过15亿。其实不仅中国,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的生育意愿都比较低了。”

  专家观点:全面放开二孩首先为满足老百姓生育意愿,其次才是延缓老龄化进程

  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被写入宪法。之后,国家根据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我们国家当时的人口已经过载了,所以当年实施计划生育的决定是对的。”杨宜勇说。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却出现转折性变化。虽然人口基数依然较大,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曾经组织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已降至1.18的低水平。

  除了低生育率,老龄化也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应对包括人口老龄化在内的人口结构性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直接缘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就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表态,“现在调整人口政策已经迟了,但总比不调整要好。”

  但是,全面放开二孩能否解决老龄化问题?杨宜勇的回答是否定的。

  “放开二孩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老龄化,而是老百姓有生育意愿,因此主要是为了尊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权利,其次才是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延缓老龄化的作用。”杨宜勇向记者表示,即使放开生育政策或许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但10年后照样会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但是现在调整其实并不晚,做了总比不做强。”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而年龄结构是很难调整的,目前全世界都在老龄化,而且发展趋势还在逐步加深。”

  “只有延迟退休年龄。”杨宜勇说,一直以来都是六十岁退休,现在七十岁才算老,关键就是要调退休年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是不行的,对人口结构的调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专家预计:15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

  与双独、单独二孩相比,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覆盖到的人群数量庞大。一些关于政策放开后会再度出现“人口膨胀”的担忧也相伴而来。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到底会增加多少人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据统计,我国只有一个孩子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在1.45亿左右,减去原来就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人群,例如农村只有一个女孩以及双独、单独的情况,大约也有9000多万。

  但是,覆盖到的人群并非都能够或者愿意生二孩,即便是在生育高峰的年份,这一数字也不会很高。翟振武就表示,目标人群中年龄大的居多,尤其是1966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所占比重较大,而这些人生二孩的意愿比较低,因此实际生二孩的数量比较有限。此外,人口学专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预测,“70后的妈妈们会抓紧时间生育,政策放开后新增的新生儿,估计会在300万到800万之间,但800万以上可能性很小”。黄文政预计,中国在2017年将达到生育高峰,2017年的出生人口中值约为2200万,“这将是1991年以来,乃至未来百年内新生儿最多的一年”。

  即便如此,这种趋势也难以持续。杨宜勇所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有13.5亿人口,全面放开二孩,不会出现人口激增。”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出,在全面放开二孩的情况下,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估计会是14.5亿。

  “15年之后才14.5亿人,人口依然是可控的。估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14.5亿的峰值后,才会出现人口拐点(人口数量绝对减少),到时候政策又会调整。”杨宜勇说。

  其实,目前的二孩政策还是计划生育,即便今后出台全面放开三孩,本质上也是计划生育,只是限制生育的程度不同。对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携程网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的观点很明确,“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放开生育政策生育率会大幅反弹甚至超过更替水平,真正要担心的是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全面让生育恢复。”

  未来我国或需奖励生育

  现实的问题是,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已处于较低水平。

  这个判断基于一项关于中国人生育意愿的调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侯佳伟、黄四林等人联合撰文称,中国人的理想子女数经历了1980年代的较高水平、1990年代快速下降、2000年至今稳定在较低水平这三个阶段。1980年代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13人,1990年代降至2.1人以下,2000—2011年下降为1.67人,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编者注:指维持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规模长期稳定所需要的生育率)。中国已经进入生育水平低于生育意愿的阶段,实际生育子女数将少于理想子女数。

  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生育率的下滑程度同样让人吃惊。联合国曾表示,占世界人口46%的83个国家(其中包含所有欧洲国家)目前的生育率都低于每名女性生育2.1个孩子的人口替代率。

  “现在放开二孩,是因为愿意生孩子的家庭不太多了,下一步估计用不了10年就能实现自由生育了。自由生育之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奖励生育,如果自由生育大家还是不生,中国人口少于10亿人,就要奖励生育了。”杨宜勇说。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中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堪称“奇迹”。在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增长“奇迹”时,很多人都将其归结为“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红利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通过对中国1974年到1994年人口增长变动数据与1994年到2014年经济增长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高度相关,他指出,“人口结构中婴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进而使经济下行。”

  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判断来自2013年。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似乎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自2012年以来,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连续3年下降。

  “其实‘人口红利’是没有意义的,‘人口红利’是肌肉经济,不能过分强调,全世界最看重的是‘人才红利’。”杨宜勇举例说,比如中国生产的耐克鞋,在美国卖39美元一双,在中国139美元一双,美国老百姓买一双鞋少花100美元。“这就是出卖简单劳动的肌肉经济为美国的智慧经济服务。当时中国贫穷,没办法才靠出卖苦力。但是,当前全球发展经济,四两拨千斤,要靠智慧经济。”

  而智慧经济跟人口数量没有关系。 论人口,美国3亿多人,俄罗斯才1.4亿人,中国是13.5亿,人口总量不算少,杨宜勇据此认为,中国不缺人口,缺的是人才,“低层次竞争靠‘人口红利’,高层次竞争靠‘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不行只能靠数量取胜,这是下下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