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二五”收官前夕的一次重头会议,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 在分析当前困难和挑战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点名“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并将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作为2016年的首要工作任务。 事实上,PPI已连续数月为负,产能过剩是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痼疾,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挤占了宝贵的经济社会资源和更多新兴产业的生存空间。而化解产能过剩早已是社会共识。 有分析就指出,2016年或将真正迎来去产能的元年。未来能否成功消灭更多的“僵尸企业”和“过剩产能”,关乎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调结构和保民生、防风险在短期有替代的关系,守住底线决定了去产能的渐进策略。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要把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明年发改委将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主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 不过,“僵尸企业”破产倒闭以及过剩产能退出市场,也同样可能带来职工下岗失业的问题。 虽然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就业情况良好。但就业为民生之本,其直接关系到民生底线问题。有专家就表示,保障民生离不开增加就业,而结构性调整和深化改革则是从根本上做政策托底。 事实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而就化解过剩产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会议明确表示,将“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