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去年在经济下行和去产能的双重压力下,经济发展低位运行,尤其是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造成了拖累。工业企业产出前10个月持续走低,企业利润下降,与此同时,企业部门债务高企,据中金公司测算,钢铁、煤炭、水泥等五大产能过剩行业总负债约占GDP13.5%。 另外,人社部的数据虽然显示2015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但从细分行业来看,互联网、证券等新兴服务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煤炭、钢铁等传统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差,随着去能化的实施,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减少和富余人员的增加,即便是在岗的职工,也因为企业效益不好和降低成本的原因,面临着10%到40%不同幅度的降薪。由于企业亏损,甚至有一些职工的基本权益也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失业风险正在煤炭、钢铁等行业中累计。 压减产能,尽管政府部门多次强调要尽可能少裁员,通过转型升级创造新岗位,但在煤炭、钢铁这类行业,存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论低端产品还是中高端产品,去库存压力还是很大。而政府出台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在政策设计上还存在改进空间,因为多数受去能化影响的职工实际上处于待岗、培训、放假、内退等潜在失业状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失业,因此无法享受现有就业扶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