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信息不透明都是制约P2P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据了解,随着《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初稿)的颁布,部分平台已经开始专门组织闭门会议,讨论信披整改事宜。在监管和行业共同期许下,P2P信息披露已被正式提上日程,步入“快行”正轨。 目前已经按照上次中国互金协会信息披露规范的要求,每天自动更新21项信披数据,另外,公司的组织架构、董事、监事简历以及增信机构合作的合同等也会一并披露。 在刚性兑付的光环下,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时,最看中的并不是产品的风控措施,而是预期收益率。在近日举办的“2016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姚余栋表示,要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统一的信息披露机制,明确“谁投资、谁买单”的风险自担原则,打破刚性兑付等不合理“行规”。 据悉,目前不少平台均有打破“刚性兑付”的意愿,但由于该“行规”由来已久,打破这层坚厚的壁垒尚需勇气和时间,而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落地执行,P2P“阳光化”、“中介化”的前景愈加可期。 要破除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依赖,平台回归“信息中介”的身份,加强信息披露是重要、有效的预防手段。通过平台充分披露运营情况、产品结构、增信措施、风险提示等重要信息,传递“买者自负”理念,投资者才能理性分析评判投资风险,从而得出客观的投资决策。 加强信息披露最大的好处在于提升投资者风控意识,推动投资者风险教育。信息披露虽然无法降低资产实质风险,但能帮助投资者甄别潜在风险,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以防个别风险事件演化升级,引发市场集体性恐慌。 事实上,在力推信息披露方面,监管层近期动作频频。 首先是银监会在去年年底颁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专门独立出一章阐述信息披露,明确要求P2P平台做好机构经营管理信息、融资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并细化到中介机构需要向出借人披露包括借款人基本信息、融资项目信息、风险评估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等。近日,即将挂牌成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北京召开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研讨会,会上公布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初稿)被称为史上最严信披制度,要求P2P平台每天更新至少21项平台运营信息,涉及交易总额、交易总笔数、违约率、项目逾期率、坏账率、客户投诉情况、借款人经营状况等,并要求平台对线上项目就增信措施、项目风险提示、逾期保障措施等进行详细披露。此外,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多地的互联网金融协会都已经先动了起来,上海、广东、江苏三地的互联网金融协会都相继出台了P2P信披的相关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