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研究 >> 行业 >> 文章页
上海新增沪牌发放将与拥堵指数挂钩
2016-11-25 12:00:5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775

11月24日《上海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公布,其中推出了多项重点任务,涵盖了交通枢纽建设、绿色出行、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涉及洋山港四期工程、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推进区区对接和断头路连通工程、鼓励新能源车发展、完善小客车拥有和使用管理等。

其中一项任务指出,坚持并完善车辆拥有控制政策。建立市区号牌小客车新增额度发放规模与交通拥堵指数(道路交通运行情况)、交通环境的联动机制,动态调整额度发放规模;适时调整取得额度所需的条件,从源头上实现小客车的总量调控。

部分重点任务如下:

【推进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

1.加快铁路对外通道和铁路枢纽建设。推进沪通(南通至安亭段和太仓至四团段)铁路建设和浦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新建沪杭客专三四线(莘庄-上海南站)、沪苏湖、沪乍杭铁路;建设铁路东站,形成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和上海东站的铁路客运主枢纽格局;建设铁路外高桥集装箱中心站,为海铁联运发展创造条件。

2.提高公路网络服务能力,优化与江、浙两省的道路衔接,加强新城与周边城镇、郊区城镇干线公路建设。整合优化长途客运站布局,推进综合货运枢纽、货运通道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发展上海毗邻区域公路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

3.推进长三角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推进长湖申线、平申线等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同时,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运量大、能耗小、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长江内支线运输,扩大上海港的服务范围,更好地满足沿江地区的运输需求。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品质】

1.既有轨道交通扩能增效,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增购线路车辆,对信号能力、停车能力、供电系统、车站疏散、车辆基地等进行增能、扩容改造;优化轨道交通运营组织,逐步缩短高峰发车间隔,实现中心城区轨道线路高峰时段行车间隔缩短至3分钟以内;提高轨道交通高峰运能,到2020年中心城轨道交通高峰运能较2015年增加30%左右,缓解轨道交通高峰拥挤。

2.继续建设和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形成一网多模式(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充分利用现有及规划铁路发展市郊铁路,为郊区和长三角毗邻地区提供快捷服务。持续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续建216公里,到2020年,总通车里程约800公里;结合正在编制的新一轮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开展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19号线、20号线、机场快线、嘉闵线、崇明线、21号线、23号线等线路的深化研究和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推进新城有轨电车网络构建和项目建设。

3.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构建服务中心城和新城重要客运走廊的公交骨干线网,在具有客流需求和设施条件的客运走廊,推进建设中运量公交系统,建成延安路等中运量公交系统;优化调整区域公交线网,作为轨道交通和公交骨干线网络的延伸和补充;打通微循环,推进“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的布设。强化与轨道交通网络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公交线网服务覆盖面,中心城实现轨道交通站点50米内有公交站点衔接,中心城公交站点500米半径全覆盖。结合历史风貌保护和既有设施条件,研究开行特色公交线路。

4.推进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和执法管理。完善公交专用道设计标准,结合实际需求建设公交专用道,到2020年力争形成500公里公交专用道网络;推进实施信号优先,提升专用道运营效率;加强公交专用道的监管和执法,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平均运营速度达到15-20公里/小时。

5.加快公交场站的规划和建设。结合公交运营和新能源公交发展需求,新建、改建公交停保场20余个;启动公交站点标准化改造工程,逐步消除占路首末站;基本完成电子站牌建设,持续实施公交车站“通电亮灯”工程。

6.完善公共交通票价形成机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和交通供求状况,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及各种公共交通换乘方式等因素,建立多层次差别化价格体系。

7.进一步提高出租车服务水平。坚持出租汽车总量控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出行需求,综合考虑里程利用率和市场状况调节出租汽车总量规模。不断优化出租汽车服务,加强电调平台、候客站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智能终端应用,提高出租汽车运行效率,有效降低空驶率,满足公众个性化出行需求。探索出租汽车的管理新模式,完善公司化管理,探索多样化的企业和驾驶员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逐步实现经营权期限制。进一步完善出租汽车运价形成机制,发挥运价调节出租汽车运输市场供求关系的杠杆作用,建立出租汽车运价与CPI、社会平均工资、油价等要素相联动的动态调价机制。整治非法客运车辆,营造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8.拓展水上客运服务功能。完善市内轮渡码头布局,进一步改善船舶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调整三岛航线布局,优化运力结构;继续推进乡镇渡口撤渡建桥工作;继续加强水陆公共交通衔接。

【优化道(公)路网络和功能】

1.完善市域公路网络。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4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行里程超过9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通行里程达到1300公里。完善港口、机场集疏运高速公路和市域对外联系高速公路,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实施总长约90公里;加快建设国省干线公路,实施总长约400公里;优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布局,提高公路建设等级;形成中心城与新城、新城与新城之间的多通道布局;完善与江浙两省多层次通道的对接联通,加快上海出省县乡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支持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2.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到2020年,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5500公里,其中,中心城里程3600公里。继续完善快速路网,实施总长约60公里;增强中心城地面干道设施能力,提高道路交通保障度,实施总长约80公里;增加跨越黄浦江、苏州河通道,加强越江跨河通道路网对接;加强重点地区交通配套,围绕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等重点地区,完善配套路网建设;加快完善城市次支路网,构建道路微循环系统;加快新城路网体系建设,促进区级路网对接。

3.加快推进区区对接和断头路连通工程。落实责任主体,形成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区区对接道路和区内断头路改造连通,促进地区融合发展。

4.加强道路交通组织。结合路网形态和交通状况,加强单向交通组织管理,规划实施单行道186条,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单行道网络;通过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配时、路口渠化组织等非工程手段,进一步挖掘存量交通设施潜力;实施指路系统优化工程,完善重点功能区、重要交通枢纽等指路标志设置,引导快捷方便出行;加强重大工程施工过程的交通组织管理,加强重大活动、重点区域交通配套保障;根据道路等级和性质,优化道路功能,为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出行提供更好的条件;进一步提升郊区城市化地区的交通组织管理水平;建立道路拥堵管理市区分工联动的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1.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在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下,设立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对排放控制区内船舶航行、作业和靠泊期间使用的燃油提出质量要求,积极鼓励船舶、港口作业机械使用LNG、电力等清洁能源,完善船用岸电和LNG加气站等能源供应设施的配套布局。

2.加强机动车污染治理。推动实施车辆更高排放标准,同步提升本市油品质量;推动长三角区域机动车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在商务区、滨水区、历史风貌区等特定区域内,探索打造若干绿色交通优先、高污染车辆禁行、具有更高排放标准的低碳交通示范区。

3.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公交车辆比重;持续扩大出租车、物流配送车、环卫车、租赁车等领域的新能源车使用比例。落实本市充电设施专项规划要求,加快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分类、分区推进住宅小区、办公场所、公共服务区域充电设施建设,完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组建企业联盟、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发展指导意见,鼓励引导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有序发展,以中心城、新城为重点推进分时租赁网点布局,实现分时租赁网点与公用充电设施网络的深度融合,形成满足超过2万辆分时租赁新能源车充电需求的服务网络。

4.完善慢行交通设施,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间。加强公共交通及公共开发空间周边步行、非机动车通道及停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间;在居住、商业、商务、文化和创意产业集聚的区域,逐步打造具有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设施品质的慢行交通系统。完善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保障无障碍设施连续、畅通。

5.大力促进绿色交通装备发展。充分借鉴吸纳国内外绿色交通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挖掘节能降碳、污染减排的潜力,提高车、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的能源利用效率,更新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港口、铁路、航空、轨道交通等场站装备设施节能技术改造。

【进一步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1.完善小客车拥有和使用管理

(1)坚持并完善车辆拥有控制政策。建立市区号牌小客车新增额度发放规模与交通拥堵指数(道路交通运行情况)、交通环境的联动机制,动态调整额度发放规模;适时调整取得额度所需的条件,从源头上实现小客车的总量调控。

(2)加大小客车使用管理的政策管控力度。在现有高架高峰限行政策基础上,视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进一步深化研究调整限行时段和范围;通过停车资源供应、停车价格政策等措施,调控小客车使用。

2.实施差别化停车管理

(1)加强停车规划调控和设施建设。将停车管理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适度满足基本停车,从严控制出行停车,形成以“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的停车泊位供给结构,重点支持停车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及周边公共停车设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P+R)等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2)完善停车管理措施。修订完善本市公共停车设施收费管理规定,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并结合本市动静态交通状况,优化完善停车收费机制,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对供需的调节作用,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继续加强道路停车管理,严格控制中心城拥堵区域道路停车场设置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违法道路停车的执法力度。鼓励资源挖潜与共享,改进医院、学校、大型活动等临时停车管理;利用小区内部可用空间进行挖潜与改造,对有需求且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住宅小区错时利用周边停车资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