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PRICE)为60.8,相比2015年提高1.1,基本符合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未来进一步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充足度和稳定度指数值为61.2和63.2,相对2015年的59.2和62.6明显增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充足度指数值为90.6,比2015年的数值高出9.3,源于国家对民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 经济转型也正在重塑各行业职工养老储备水平。分行业类型看,知识性和技术性较强的服务型行业储备指数提升较快,相对排名跃升较大,而一些支持过去中国高速增长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指数(2119.869, -5.79, -0.27%)增长偏慢,导致相对排名下降明显。 报告称,指数的提升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进一步提升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水平成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 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研究项目会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平安养老险承办。自2013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持续开展三届。指数选取了我国36个大中城市开展调查而进行量化评价。 2017年,该指数项目还对我国职工养老保障领域中税延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住房反向抵押保险等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展开调研。结果显示,超过53.3%的职工会选择“保底收益+分红,分红不确定,风险适中”的产品;其次是“投资收益固定型,无风险”的产品,占比42.4%,说明收益保底、风险适中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将受到大众青睐。 调查发现,高学历、高财富的中年人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较高,期望养老金替代率和预期社保替代率处于中等水平的人也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主要人群。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养老储备发展中行业之间、不同年龄群体之间、养老保障第二支柱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报告建议,通过制度完善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强化个人自我保障意识,让职工尽早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主动购买个人商业保险计划等,继续稳步提升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水平;还建议在设计并推出延税型或补贴型商业养老保险时,兼顾考虑不同职工在购买能力和保障力度的差异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