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后危机时代:解读中央立体式改革的大手笔 |
2009-07-02 15:38: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1265
|
|
当下,主流学界对于形势的判断以及对于中央精神的解读,大多停留在危机深化以及危机应对层面,其关注点也多是经济是否已经复苏以及宏观调控政策是否会作相应调整等议题。这些关注都在表象,对应的政策建议也只能是治标而已。其实,仔细梳理去年十月至今的一系列中央层面的应对举措,我们恍惚可见中央在“四万亿”以及“保增长”之外似乎还有更大的战略企图。无论是全方位的区域发展战略、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还是近期在东部沿海地区一批重点大城市进行的书记市长大调整以及如火如荼的网络民意发酵,所有这些看似不相干的战略部署或许暗含着一个丝丝入扣的改革布局,这种布局着眼于危机之后的科学发展,如今,正在一步步立体式展开。
从现在美国的情况看,未来至少三年,美国会出现资产负债表式衰退,这也是日本野村经济学家辜朝明先生在总结日本衰退的经验中提出的概念。这种衰退有几大特征:一是经济增长低迷,往往是负一、负二或者是零;二是伴随通缩,物价下跌;三是流动性陷阱,银行把利率降到零仍然没人借钱,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日本在这20年中,采取中国这种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大手笔也有几次,但没有让需求明显提升,加之老龄化开始,导致培养消费无功,产业创新也没出现。通常说日本沉默10年,但实际上看,日本的衰退状态至少存在15年以上。
美国与日本的区别在于:第一,美国是全局,日本是局部,日本是好时经济很高,坏时跌得很深,但苦难自尝、转嫁能力很差;美国是好时全球分享,坏时全球分担,但由于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和美元体制的存在,膨胀幅度和下跌程度比日本要浅。
第二,美国的战略选择、政策决策机制灵活,对经济的思考也远比日本深入。美联储前不久提出,理想的利率是负5%,这已经穿透日本经验。想做到这点,美国就要将零利率和财政贴息结合起来。但美国缺少国有企业体系,利益集团反对、自由市场传统、国际社会批评等原因,实施难度很大。另一种办法是径直实施美元分阶段贬值策略。这将严重损害美元外汇储备多的国家。奥巴马新能源战略计划推出新的大产业,站在新产业与道义的制高点上重新领导全球,但实施难度极大,没有五到十年的时间很难见效。
所以,以美国目前的情况看,就算危机持续的时间要远少于日本的15年,但只要美国不好意思主动采用美元分阶段贬值策略。美国经济未来至少三年将仍处于持续通缩和低迷增长的状态。 这种情况对于中国的意义是什么呢?打一个比喻,如果中国的宏观调控没有过三年长冬的准备,过严冬所需的燃料半年就要用光,然后期待经济复苏,是很危险的。宏观决策绝不能只放总量而不调结构,2008年持续的通胀被全球经济危机截杀,那么面对如今全球紧缩、经济下滑的局面,我们更应该做长期的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点,中央不但已经认识到,而且提前进行的布局准备之充分细致,其实早已超出国人的想象。这种结构性布局不仅涉及区域、产业等经济结构,更深入到配套推进的人事调整以及借助网络民意逐步风行的网络监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