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满完成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后,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实施。 6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会议指出,要顺应群众期盼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大气十条”目标如期实现、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通过3年努力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 会议强调,在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等产能,提高过剩产能淘汰标准。 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等产能 国务院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包括源头防控、重点防治;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有效治理污染;创新环境监管方式等。 其中,在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等产能,提高过剩产能淘汰标准。集中力量推进散煤治理。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鼓励淘汰使用20年以上内河航运船舶。明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开发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培育发展节能绿色环保产业。 同时,在重点区域继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有力有序淘汰不达标的燃煤机组和燃煤小锅炉。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坚决依法整治。加强扬尘、露天矿山整治,完善秸秆禁烧措施。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 此外,会议指出,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严格环境执法督察,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柴油货车污染、工业炉窑治理和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重大攻坚。完善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网络,强化信息公开和考核问责,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保卫蓝天。 实际上,在生态环境部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场标志性重大战役中,打赢蓝天保卫战排在首位。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指出,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将以“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深化,有些保持不变,有些适当提高。 李干杰指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秋冬季、采暖期为重点时段,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的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污染物的改善速度好于预期。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需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突破口之一,钢铁、焦化、电解铝等本身就属于过剩产能,而且也是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大户之一。提高过剩产能的排放标准,对于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多地出台地方版行动方案 在今年6月召开的2018~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启动视频会上,李干杰指出,当前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个别地区污染现象仍比较严重。京津冀地区仍然是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最差的地区,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东5省(市)优良天气比例不到60%,汾渭平原更是近年来大气污染不降反升、反弹比较厉害的区域。 显然,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然繁重。 2018年,京津冀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PM2.5下降提出了要求,河北省更是给出了PM2.5平均浓度下降5%的具体目标。 北京市也出台了《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文件要求,各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继续下降。具体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低于58微克/立方米,海淀区低于56微克/立方米,丰台区、石景山区低于60微克/立方米等。 从去年底开始,很多地方已经在筹划制定地方版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多省份相关文件也已出台。 马军认为,制定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需要通过制定行动计划,将更多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成区域联防联控,比如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的方式,对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