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政策性经济复苏隐含悖论式风险 |
2009-07-02 15:39:5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1291
|
|
年中已近,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止跌、触底”中宣告进入宏观经济复苏的前期阶段——“政策性反弹阶段”。但在政策层面反弹的力量与市场下行的力量之间的较量,存在大量的数据悖论,如何解释这些悖论将直接决定下半年的宏调策略。以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七项工作部署为标志,中央的调控政策在大方向上虽不会变化,但宏观着力点开始转移。分析人士认为,常务会议之后,温家宝总理近期在河北、李克强副总理在河南的考察讲话,基本上在"宏观微调"这个问题上出现互相印证的线索。2009年上半年是总量政策,2009年下半年,将是结构政策。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经济数据,我们看到,GDP增速触底回升,其速度相对平缓;工业增加值改变了去年加速下滑的局面,在小幅波动中出现企稳的态势。 在扩张性的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止跌、井喷”的态势,并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止跌反弹的核心。在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等政策的刺激下,制造业开始走出低谷,PMI指数超过临界值,部分工业行业增长势头迅猛。加之在政府各项消费刺激下,消费名义增速小幅下滑,实际增速有所提高,为宏观经济的中期稳定奠定了基础。而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财政收入止住下滑趋势,在强化征收力度和税费改革等因素的推动下出现小幅反弹,但反弹基础并不坚实。
通过上述指标体系,我们大致可得出中国宏观经济出现“止跌、触底”的结论,我们预测,全年GDP增速将超过8%。
但是,这些指标本身并没有说明中国宏观经济的所有状况,因为这些数据与其他一些数据存在着一定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内部也存在大量的分化和冲突。这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在“止跌、触底”的同时,还表现出强烈的结构分化以及宏观变量之间的冲突,宏观触底的基础并不是很坚实。
宏观数据强烈的两面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以固定投资、实际消费、股票市场以及部分行业生产等指标为核心的反弹面,另一方面是以进出口贸易、名义消费、价格指标、财政和利润等指标为核心的下滑面。这两方面在冲突中呈现不断分化的发展态势。
传统的“出口-投资联动机制”被打破,在出口持续下滑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却大幅度上扬,投资驱动模式步入以信贷和财政政策主导为主的萧条期驱动模式。 传统的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同步变化的规律被打破,在工业增加值反弹的同时,发电量却持续下滑,二者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中国工业化的增长模式步入萧条期。 传统的内陆运输和海运运输同步变化的规律被打破,在货物运输和PMI值反弹的同时,港口运输同比依然是负增长。
在货币供应量快速井喷与实体经济增长缓慢的同时,物价水平却持续负增长。其增速的反差不仅意味着未来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存在,而且意味着货币在金融领域“空转”,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存在明显的时滞和低效率。
在总体工业产量上扬的同时,工业利润同比增速持续下挫,部分行业甚至出现“越亏损、越生产”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讲,政策性反弹缺少市场效率基础。在消费实际增速同比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名义消费增速却出现明显的下滑回落,经济持续的底部运行将最终引起实际消费增速的下滑,消费增速持续高位增长可能面临下滑的压力。
在股票市场日益高涨的同时,上市公司和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大幅度下降,资本市场的资金性推动的特点十分明显。在房地产销售出现大幅度复苏的同时,而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却依然在低水平徘徊,同比增速大幅度下降,房地产市场全面复苏存在不确定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