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经历了汇率的较大贬值。先有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的暴跌,紧接着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智利比索、印尼盾、匈牙利福林等货币也经历不同程度的贬值。部分国家政府采取了干预手段,但货币贬值的趋势仍旧在新兴市场中普遍蔓延。 外部因素加剧新兴市场货币贬值 不同国家的贬值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货币贬值幅度新兴市场国家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阿根廷及土耳其为代表的贬值失控的国家,贬值幅度接近50%及以上。这一类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如持续性的经常账户逆差、低于GDP10%的外汇储备、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债等。第二类是以巴西、南非为代表的贬值较大的国家;第三类是以韩国为代表的贬值较小的国家,贬值幅度在10%以下。在这三类国家中,货币贬值幅度较大的前两类国家数目较少,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表现正常。 现有的全球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而土耳其、阿根廷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货币制度与汇率安排方面多与美元紧密挂钩,同时依赖美元为主的外债发展经济。货币独立性较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同时经济上又依靠美国,美元的表现直接影响其货币的表现。当美联储重启加息周期,引发全球资本回流时,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只能被动地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一方面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及巨额美元债务偿付压力,另外一方面快速流出的资本加大了国际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沽空情绪,直接表现为货币的快速贬值。 当宏观环境发生变化,货币独立性较弱的新兴市场国家更难以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当前全球存在许多影响经济稳定的因素,以贸易争端、贸易制裁为例,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以“201条款”和“301条款”为由开展贸易摩擦,同时施行一系列关税措施,不仅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投资新兴市场国家变得不具有吸引力,出于避险的动机,资本被转移至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货币的自主性较弱,尽管新兴市场国家采取连续提高利率的货币政策及削减政府开支的财政政策来化解资本外流的冲击,但收效甚微。 全球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加强风险防范 目前全球货币政策仍呈趋紧态势,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各大央行从量化宽松转为紧缩政策,发达国家纷纷开启正常化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在2015年退出量化宽松后已经七次加息,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减税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以及连续加息吸引美元资本回流,美国经济逐渐转好,导致加息预期进一步加强。此外美国也开始采取渐进式缩表。欧元区在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经济形式逐渐好转,欧央行也开始考虑货币政策的正常化,收紧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由于将金融稳定与防范风险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国内推进金融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紧缩力度较大。各大经济体都开始收回流动性,全球流动性呈退潮趋势,预计短期内流动性紧张局面无法缓解。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中国也受到全球流动性紧张的影响。但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拥有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具备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成熟工具,因而人民币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汇率水平,外汇储备稳步增加。中国当前处于金融改革的关键期,为了避免金融市场动荡产生的冲击,应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