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要着眼我国居民储蓄结构特征 |
2009-07-13 15:48: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614
|
|
〓观局者语〓 高储蓄率既是支撑我国高投资和高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储蓄偏高导致消费相对不足,也成为影响我国内需增长的突出问题。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仅仅从高储蓄的总量层面出发很难制定针对性政策。需要着眼于居民储蓄的细分结构特征,搞清楚具体是什么部门、哪些群体、哪些年龄阶段的人在增加储蓄以及背后的动因。 一、从收入分配结构看,近年国民储蓄率提高主要是企业和政府储蓄提高的结果,居民储蓄率仅小幅上升 从最能反映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资金流量表变化看,我国国民储蓄率从1992年的40.29%上升到2005 年的47.45%。从初次分配结构看,第一,近年劳动者报酬在增加值中的占比逐渐下降,1993年为62%,2004年仅为47%,2005年略有回升。第二,虽然居民储蓄率近年也有小幅上升,但总储蓄中居民储蓄占比则稳中趋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占比明显提高,贡献率在上升(见表1),特别是企业的储蓄率上升明显。 从二次分配结果看,居民初次分配收入与最终可支配收入比较变化不大,居民部门收入状况基本没有明显改善,收入调节主要表现为企业收入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见表2)。与此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仍在上升,1990—2005年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5,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0.48。这说明二次分配既没有在总量上改善居民部门的收入状况,也没有在结构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拉大的速度。政府部门的储蓄更多地转化为政府投资和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