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产业发展存隐患 产业互动待升级 |
2009-07-16 14:31:0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290
|
|
第一财经研究院日前完成《新形势下江浙沪产业互动与融合的战略创新和实施路径》课题,课题组经过近一年的悉心研究和分析,对长三角地区间产业互动和融合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在面向国家区域发展创新战略的新形势下,未来长三角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实施面向国家区域发展的创新战略,是整个长三角承担起其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
江浙沪产业发展存在三大隐患
2007年,长三角两省一市以1.04%的土地,容纳了11%的人口,创造了22.6%的国内生产总值、25.3%的工业资产、27.8%的工业收入和37.2%的进出口总额。该区域人口密度是全国的10倍,人均GDP是全国的2.62倍,地均GDP是全国的16.10倍。
虽然长三角产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世界性都市圈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大的战略不够清晰和具体。上海的“龙头”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技术上、服务上、政策上,还是地域上?是全部产业都充当龙头,还是部分产业充当龙头?江、浙两地既有相似性又明显不同,是相互补充还是各自发挥所长?
其二,产业同质化问题仍比较突出。16个主要城市中有14个城市都将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工程列为支柱产业;42部门产业结构显示,上海与江浙的相关度分别达到了0.883和0.765,江浙则达到了0.89;制造业结构显示,浙江与江苏相关度普遍在0.90~0.95之间,江苏与上海则在0.85~0.89之间,浙江与上海也在0.70~0.80之间;20个样本产业显示,上海与江、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74,江、浙为0.92。
其三,产业升级和环境制约日益突出。长三角16个城市的制造业基本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组装,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缺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外部技术导入和内部创新短期内难以跟上,产业技术升级难度较大。资本技术密集产业仍然以重型产业为主,初级能源型产业(如电力和石油)占有较大经济权重,对原材料、水、电等基础资源的需求仍然相当庞大,对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资源较少、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长三角而言,这是未来发展的一大制约要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