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矛盾的信贷紧缩信号 |
2009-08-03 14:24:23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765
|
|
为了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中国银监会27日宣布,银监会已于近日正式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同时,建行近期召开的分行长会议上提出了最新的全年新贷款目标,即控制在9000亿元左右;工行高层也向记者证实,该行今年新增贷款力争控制在1万亿元左右,要考虑到建行和工行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分别约为7090亿元和8255亿元。也就是说,无论从《办法》的精神(即规范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流程),还是国内最大国有银行工行及建行的表态来看,下半年的银行信贷空间会开始收缩。至于这种收缩的效果如何,目前尚无定论,但是这些政策与信息都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贷紧缩信号。 我们知道,在中国,尽管货币政策加上“适度”两字,看上去中国的货币政策是较为有约束的,但实际上,上半年银行信贷快速投放,是前所未有的——在半年时间里,银行贷款达7.37万亿。按照上半年这样的信贷增长速度,预计2009年底国内银行信贷增长可能达到10万亿以上,即全年的信贷增长要高于2007年的3倍以上。2007年可是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最为严重的一年。 但是,面对这种现象,政府又是如何来理解的呢?首先当然是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尽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比市场预期的要好,市场共识是国内经济走出下行风险的困境,但政府的理解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稳定,面对的不确定还不少。因此,在这样的判断下,政府认为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不要改变。因此,最近央行举行的工作会议表示,下半年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央行将会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的市场预期。对此,有人认为,央行发行定向票据,已揭示收紧银行资金,相信货币当局将“看紧”商业银行放贷,但下半年加息抗通胀的机会不大。这些够了吗?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7.37万亿的信贷从银行体系流出来,尽管不少银行信贷会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那些政府资助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当世界经济处于衰退之际,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全面下降,这肯定会导致不少企业产能全面过剩。一边是银行有大量低成本的资金要贷款给企业,另一边是社会的有效需求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不会让从银行获得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生产领域,而是会让其流入各种资本品中,比如股市与楼市。 当前国内股市与楼市的价格突然间上涨,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大量信贷资金的进入。特别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本来是周期性的调整刚开始,但是这种调整不到一二个月就结束了。根本原因就是不少房地产炒作者或投资者纷纷地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市场,房地产市场也由以消费为主导突然转变为以投资为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房地产的价格突然快速飙升,而且需要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也就越来越多。如果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再快速飙升,美国式的金融危机在中国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这就是《办法》及银行信贷收缩的理由。 但是,上半年信贷快速飙升,不仅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当前各商业银行信贷的激励机制有关。从年初开始,不少商业银行开始实行“悬赏”的放贷标准,即放贷1亿元,奖金25万元。这就使得银行员工纷纷奔赴一线加急放贷。短期内银行信贷增长由此而生。如果这种机制不改变,尽管有《办法》来遏制银行的过度放贷,尽管一些商业银行总行在收缩信贷发放规模,但是面对巨大的利益激励,各商业银行员工同样会采取各种方式来突破限制。可以说,在上半年,对于各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条例与规范比比皆是,但是为什么这些规则与条例不能够被认真落实,如第二套住房的信贷政策,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可以说,由于信贷快速增长发放的强激励,要想通过一般的办法与条例,让各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得到控制是不可能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奖金,各商业银行信贷员工不会考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是会千方百计扩大放款规模。下半年的信贷得以控制相当不容易。但是,如果不用严厉的方式来控制信贷规模,如果还是让大量的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那中国版的次贷危机就不远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