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客观看待维持经济增长中国将付出的两大代价 |
2009-08-17 09:46:43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17
|
|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新兴市场研究及策略主管巴布说:“要维持此轮经济增长,中国不得不付出两项代价:第一,银行业的现代化改革面临倒退,因为过去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分配资金的过程中,90%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两至三年的坏账问题。其次,目前一些经济指数的反弹依然与政府主导的刺激方案密切相关,着重于供给面,但仍不确定消费方有多少吸收能力,因此产能过剩的风险明显上升”(8月3日《中国经济周刊》)。 巴布的两大代价论代表了国际国内许多专家对中国此轮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普遍看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在出口没有明显起色和消费尚未根本启动情况下,依靠财政和信贷的大举投资是不能持久的。拉动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关系是,消费和出口是根本动力,投资要通过消费和出口才能转化成拉动经济的根本力量,投资产生的产能要依靠消费和出口来消化和吸纳。如果没有消费和出口,投资产生的产能就不能被消化,最终出现两个结果:一是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经济出现风险。二是在产能有过剩苗头,市场情况不好情况下,企业就会将获得的投资资金不是用到实体经济而是投到投机性强的领域,比如:股市、楼市等。这些投机性很强的领域极易产生泡沫,将会酿成巨大金融风险。 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在去年后两个月确立了投资拉动、保增长的方针,对于应对外需下降对经济的巨大影响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当时情况下,消费启动需要一个过程,远水解不了近渴。在消费这个最优方案无法立竿见影情况下,选择投资拉动这个次优方案是正确的。一是起到了立竿见影应对经济下滑的应急性作用。二是对于树立信心、应对危机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经济能够出现今年上半年7.1%的增速,投资拉动功不可没。 至于投资拉动将付出的两个代价,笔者认为,应该客观分析和看待。对于上半年信贷投放7.37万亿,可能出现大量坏账的担忧,笔者认为不能夸大和过虑。现在,商业银行特别是经过改制后的四大国有银行,内部风险防控措施,信贷管理已经与过去不能同日而语了。不能说贷款风险一点也没有,但总体上来说,风险没有想象和舆论上所说的那样严重。“历史经验表明,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分配资金的过程中,90%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两至三年的坏账问题。”但是,必须注意,现在的政府主导程度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政府行政命令银行给具体项目贷款的情况基本消失了。况且,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如果不发挥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根本不会这么快就应对得了,保增长更谈不上,最终使得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都集中出现。与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危害性,与社会大局相比较,即使出现一些不良贷款又能算得了什么呢?至于说“银行业的现代化改革面临倒退”问题,根本谈不上。 大幅投资可能造成的产能过剩风险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和积极应对的问题。一方面财政特别是信贷投资必须从应急性转变为注重结构效益和质量上来。督促已经投放的大量资金切实进入经济实体,发挥作用和效果;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启动消费的力度,发挥信贷、财税等在促进消费上的作用,从经济拉动的源泉上做好文章;再一方面就是必须下大力气恢复出口,国家已经出台的鼓励出口的政策已经见效,力度应该继续加大。后几个月,从过度投资转向刺激消费和鼓励出口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防止产能过剩的唯一出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