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保增长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
2009-08-20 09:47:4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1201
|
|
当前中国经济“保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政府信用扩张的过程――中央推出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银行信贷创记录井喷,地方政府也抓住机会推出各种项目搞建设,招商引资重新变得饥渴。然而,地方政府的财力普遍不足,难以支撑如此迅猛的资金需求。于是,各种形式的融资模式大行其道。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再度恶化正隐隐成形。
保增长推动了全国政府的信用大扩张
从2008年到2010年,中国连续三年都有“举全国之力、聚世界目光”的盛会,分别是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大庆、上海世博会。这本来是提振国威、昭示崛起的重要时机,但中国运气不好,赶上了大地震、全球金融风暴及后续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下,“保增长”在中国既是经济任务,更是保社会稳定、保民生的政治任务。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政府推出了两年4万亿投资的强刺激措施,银行系统的信贷投放也创记录的井喷,仅2009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就高达7.37万亿元,全年极有可能突破10万亿,这相当于正常年份2.5到3倍的信贷水平。
在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之下,各个地方推出了更大的投资计划。据不完全估计,地方投资计划的总和超过了20万亿,5倍于中央政府的投资计划。许多地方政府看准了一点:经济危机是一个上项目、搞建设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方面,许多原告在宏观调下未能推出的项目纷纷出台。比如,乘着国家扩内需、加大基建规模的东风,全国23个城市的地铁项目诞生或“复活”了。据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王庆云披露,国务院已批和将批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共涉及23个城市,2020年之前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将超1万亿元。
除了推出已经计划的投资项目,许多地方还把未来的规划项目也提前到现在来做。比如重庆市就把10年之后的项目提前到了现在!这种做法在地方政府间心领神会,有样学样,在各地非常普遍。
经济刺激的火把重新燃起了地方招商引资的热情。安邦研究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前几年在宏观调控和经济转型下稍有抑制的招商引资,现在又重新在各个地方热起来,许多地方对招商引资的饥渴更胜以前。某内地省份发改委的官员对我们表示,招商引资是当前的关键工作,没有招商引资,一切都是空谈!内地对招商引资饥渴,沿海地区同样如此,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以广东省为代表的沿海地区,高调推动腾笼换鸟、产业结构升级,落实到项目上则是招大项目、引大投资、迎大企业。
保增长、上项目、搞建设的过程,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开始政府信用大扩张的过程。大搞建设的局面对政府的财力立刻形成了考验。从财政口子来看,收少支多已是必然。据财政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33976.14亿元,比2008年同期减少832.05亿元,下降2.4%。同时,全国财政支出28902.56亿元,同比增加6020.54亿元,增长26.3%。在支出方面,地方支出增长比中央更快,上半年中央本级和地方本级支出同比增长分别为22.7%和27.3%。
研究发现,与中央相比,地方财力的漏洞很快就显现出来。在4万亿元投资中,中央政府新增的1.18万亿元分两年进行投资,今年预算投资5000亿。但今年5月1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审计情况》披露,有些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不高,有的甚至只有48%;而且,在抽查的18个省区中,有10全省区的违规资金达26亿多。
情况很清楚,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在投资配套上十分困难,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的土地财政受损,更使地方财政雪上加霜。然而,投资热潮一旦启动就很难停止,地方政府必然利用各种方式来融资,或者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交换。这个过程,就是国内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信用大扩张过程。由于掌握的资源不同和财力差异,地方政府的信用扩张面临的风险正在明显加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