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风险向地方政府转移的现象增多 |
2009-08-20 09:50: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1212
|
|
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在近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随着地方燃起新的招商引资饥渴,一些企业开始借着招商引资,将风险转移到地方政府身上。
前几年,遍布全国的招商引资模式一度受到抑制,沿海地区在完成相对粗放的工业化前期阶段之后,先后进入了土地资源不足、环境不堪负荷的阶段,地方政府对外来投资也开始“挑挑捡捡”,一些先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
然而,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一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保增长成为它们新的合作环境,各方都能从中各取所需。正如前面所说,招商引资已成为地方政府的核心工作,不搞招商引资什么发展都别谈。这种心态在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尤为突出。
对地方政府来说,招商引资有两大关键:一是关键企业。只有招来关键企业,才可能有项目,才有了投资的载体。因此许多大型企业成为争抢的热点,而不少企业也借此机会向地方政府提出更多的条件,要求更多的支持,转嫁更多的风险。二是关键资源。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靠什么?最靠得住的还是土地,这是地方政府手中最大的资源。其次是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影响力,这也是企业极为看重的。
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北方某沿海城市,为了吸引某欧洲汽车巨头在当地扩大投资,当地政府可谓殚精竭虑,政府不能直接给钱,财政也背不起如此大的负担,怎么办?当地政府最后在土地上搞出了“创新”――以外资搬厂为由,为该外资提供了一块更大更好的土地,当地政府不仅为搬迁提供补贴,而且原来的厂房和土地依然是该外资的资产。这实际上是变相地向外资企业注入了大笔的资产!
然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饥渴正在引风险上身。在北方某大城市,某大型光电企业游说了该市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提供了大量土地,用于该企业未来高达180亿元投资的后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为了稳住这个大项目,承诺为企业投资提供配套资金。高达180亿的投资,如果配套10%就要掏超过18亿的资金!有意思的是,这家企业把当地政府绑得很紧,180亿的投资项目由企业与政府下属的投资公司合资进行。然而,当地政府忽略的一点是,该企业长期背负巨额债务,其技术总比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线落后至少一代。如果把地方政府拖下水,那么企业风险就会有相当一部分由政府来扛了。
另一个例子是京东方在安徽合肥的投资。据媒体公开报道,京东方开建国内首条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投资高达175亿元人民币。为了吸引京东方,合肥政府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财政政策、贷款贴息等方面为该项目提供政策性支持,并为项目公司银行贷款提供为期三年、每年1.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贴息。合肥市政府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
具体的安排是,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6代线项目注册资本为60亿元,这部分资金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注入京东方,京东方再将其全部投入项目公司。合肥市政府旗下的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共同出资60亿元接受京东方的定向增发。共90亿元的项目资本金中,剩下30亿元由合肥市政府、京东方共同通过资本市场、战略投资者引入等方式解决。如果这种方式未能实现,即未能引入战略投资者,最终由合肥当地政府负责落实解决。在90亿元的项目资本金外,剩下的85亿投资由合肥市政府及京东方共同负责落实银团向项目公司提供贷款解决。这意味着,京东方建设6代线难以承受的巨额资金问题,将由合肥当地政府托底解决。以我们对京东方的了解,它基本上把投资的风险转嫁到了合肥地方政府的身上。
类似的例子还在北京酝酿。据媒体报道,吉利汽车一位内部人士日前透露,吉利有意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购买土地,一旦收购沃尔沃成功,该地将用作建造生产沃尔沃车型的工厂。据吉利内部人士称,北京的项目只是吉利筹备国产沃尔沃中的几个备选方案之一,吉利会在几个方案之间权衡。据称,各地政府对这个项目的热情程度和支持力度不一样,比如有的政府愿意提供资金支持,有的则愿意提供土地。看来,吉利汽车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重复类似的合作,地方政府要的是项目,是投资,拿出来的是土地资源,是资金支持。
上述几个例子显示了一种新的变化。安邦首席分析师陈功认为,现在很多企业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发展经济的业绩,地方政府比企业要着急,因此企业要与地方政府绑在一起。由于地方政府不用为资金负责,但企业则要为资金负责。因此,变聪明了的企业现在就改变方针,企业只搞项目设计和运营,而出钱和项目落地的事情由地方政府负责,其结果是,风险将主要由地方政府来承担。
目前的迹象显示,这种做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所复制。然而,由于地方政府以投资土地和抵押信用的方式介入,这种趋势具有极大的风险,今后可能也面临着潜在的政策风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