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身:GDP与生态文明 |
2009-08-24 09:33:51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987
|
|
代表国家社科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近日发布了其研究成果《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异研究》,首次披露了各省区市生态文明的发展现状,并做了排名。 当我们欣欣然于眼前这份生态文明水平排名表,未免又会产生一些疑惑。按此排名,一些人们印象中的生态大省,排名却并不靠前,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排名却遥遥领先。这是不是意味着,GDP越高,生态越文明?按照课题组相关负责人的解释,倒真是印证了这样一种疑惑。 谁能左右生态文明?课题组人士解释说,首先是GDP、人口规模。其次是人均GDP、劳动生产率。第三是经济服务化。第四是城市化水平。第五是经济活动能耗。第六是人均生态足迹。该人士并不讳言地指出,理论上说,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地区人口和经济规模越大,生态文明水平就会越高。然而我的疑问却在于,这个生态文明的指数,到底是以GDP为主,还是以生态保护情况为主?因为常常是,GDP总量越大,人口规模越大,人类对环境利用或破坏的可能性越大。 我之所以无法接受以GDP来作为衡量生态文明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一种“GDP崇拜”在近年来遭受口诛笔伐的现实。在一些地方对基层干部的政绩考核中,GDP一直是重要指标,而且层层加码,“数字出官”也已是众所周知。与此同时,今年在统计领域出现的“地方GDP之和高于全国GDP”的现象,也惹出了部分地方GDP数据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怀疑。在这种情形下,以GDP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测算与排名,又有多大可信度? 社科院课题组对生态文明的考量,据称尝试采用了生态效率来定义生态文明水平。经查,生态效率概念最早在1992年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提出。其定义为,必须提供有价格竞争优势的,满足人类需求和保证生活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能逐步降低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中的生态影响和资源的消耗强度,其降低程度与估算的地球承载力相一致。在这个概念原初的定义中,我们没有找到GDP的影子,甚至没有必须依赖GDP数据的任何暗示。原本纯粹的“生态效率”,竟然也像一些跨国公司那样,“南橘北枳 ”了。 如果依然以GDP来作为生态文明的“硬杠杠”,那么生态文明很可能与GDP成正比,但是,这绝非正常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