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中国究竟是一个穷国还是富国?
2009-04-13 09:45:30 来源:路透社华盛顿 作者:保罗·埃克特 阅读次数:1258

  要想在争取中国帮助应对全球难题方面有所进展,如复苏全球经济,遏制气候变化,可能取决于所交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公认的经济发展引擎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作为新兴力量的中国,手上握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且在不断谴责富国对经济的控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13亿人口中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村贫困人口,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收入的标准,它与柬埔寨和危地马拉为伍。
  中国已崛起成为经济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它的人口却相对贫穷,这促使经济学家们竭力寻找新的定义。这既令其它国家决策者感到困惑,也使一些竞争对手因觉得不公平而强烈抗议。
康奈尔大学的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说:“一个相对其它发达国家尚处于这样一种相对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却在世界贸易、全球金融和对世界经济总体贡献方面,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对此我再想不出其它的例子。”
  世界银行按照2007年的数据将中国归入中低收入国家之列,即人均年收入为936美元到3705美元之间。联合国统计处将除日本以外的所有亚洲国家都归为发展中国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传统基金会的贸易专家德里克·西瑟斯说:“中国说‘我们还不富裕,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是公平的。”
  尽管如此,当中国显然在要求作为一个毋庸置疑的经济大国所应享受的更多权利,与此同时在被要求承担更多义务时又强调贫穷时,它引得许多人瞠目结舌。
外交学会学者史蒂夫·达纳韦曾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使团的负责人,在任职期间曾目睹过许多类似的情况。
  中国的方针是,“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他们希望在世界经济中拥有更大发言权。但是当讨论上升到增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支持时。会谈就会转回到人均收入上”。
中国2007年超过富裕的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紧随美国和日本之后。随着日本的经济趔趄不稳。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到2012年将会赶超这个富裕的国家。
  围绕资助联合国这场悬而未决的辩论,一些美国批评家指出,联合国的年度预算中仅有2%多一点来自中国,而美国支付了25%。
  在上周伦敦20国集团峰会前,中国高级领导人王岐山重申,北京要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更大权力。他说,中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贡献应该建立在人均经济产值之上。而不应建立在其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上,而后者中国是世界之最。
  最终,中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救经济陷于困境国家的资金贡献了400亿美元,从而赢得该组织实行调整以给予中国更大影响力的承诺。
  本月在德国波恩举行了175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以制定联合国新的气候变化公约。会上,中国率领发展中国家要求富国同意进一步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中方代表徐华清直截了当地说,富  国必须竭尽全力让穷国燃烧更多的能源以摆脱贫困。
  中国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详细地阐述了他所说的中国碳排放的“特殊”性质。他最近在华盛顿尼克松中心发表讲话说:“一个特点是,中国的排放是生存性排放。”
他说:“中国有权改善人民的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国不得不消耗一些能源,不得不排放一些温室气体。”
  虽然循着这一线索推理,中国、似乎是为谋取私利,但许多美国气候专家说,中国是有理的。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政策负责人杰克·施密特说:“他们的观点是,主要问题是你们造成的,你们消耗的要比你们理应消耗的份额大,这种说法相当有效。”
  环境保护基金会的首席经济学家丹·杜德克说,要求历史公平性是“完全正当的,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需要率先真正坚持要求削减排放的理由”。
  世界资源研究所估计,从1990年到1999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全球总排放量的30.3%。中国占到12.2%,但是本世纪中国的排放大幅上升。但中国在西方的工业竞争对手不同意这种观点。
美国钢铁行业的经理人员要求。如果中国钢材制造商不遵守华盛顿正在考虑实施的严厉的排放限额,那么就应对中国的钢材征收关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