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茅于轼:中国真有这么多的危机吗?
2009-04-13 11:07:54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茅于轼 阅读次数:1040

  中国人好像是生活在危机之中,不断有各方面的专家向我们提出警告,某某危机即将降临,或者迫在眉睫,或者或迟或早总要发生。据我的记忆,造成巨大声势的危机警告是20世纪90年代中那位美国人,赖斯特·布朗发出的。他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谁来养活中国?据他的测算,再过二三十年,中国的粮食供应将严重地依赖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又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粮食,所以危机在所难免。世界的粮食价格将飞涨,一切进口粮食的国家将深受其害。 
  以后我们又听到各种各样的危机警告。土地专家警告说,中国大量丧失耕地,每年将近一千万亩。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土地稀缺的国家,如此下去我们将无立锥之地。又有水利专家警告我们,中国正面临着水危机。人均水资源本来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现在由于气候变暖,许多地方越来越干旱。再加江河的大规模污染,可用的水更为缺乏。中国的大城市中有一多半都缺水,有些缺得非常严重。北京因为缺水,作为首都或迟或早必须迁移。最近更有能源危机的警告。中国不断增加石油进口,现在的依赖度已经超过40%。一旦国外供应停止,不出一个礼拜,有将近一半的汽车和飞机将因为没有燃料而开不动。 
  这些危机警告都不是普通人提出来的,都是有专门知识的专家提出来的。他们的分析有数据,有计算,有分析,有比较,言之诤诤。不要说外行人没有反驳的能力,内行专家也纷纷响应。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高瞻远瞩,糊里糊涂过日子。天塌下来有领导顶着,谁也不去操那份心。可是中央领导可不能糊里糊涂过日子,得弄个明白,并且采取预防措施。不过这么多的危机确实够领导们操心的。本文将帮助大家分析哪些危机是虚拟的,哪些需要认真对待。 

  粮食危机根本不存在 
  最能够使人宽心的是关于粮食危机的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第二年战事基本平息,中央领导和学术界开始思考长远问题。当时最紧迫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那时候的人口是5.3亿,估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吃不饱肚子。那时候最让人们担心的就是如何喂饱这5亿多人口。如果有人说我们将来要喂饱13亿人口,而且吃得更饱、更好,不但要吃粮食,还要吃水果、吃肉、吃海鲜。人们一定以为你是白日说梦话。可是半个世纪以后,还是这块土地(其实耕地还减少了几亿亩),还是中国人,既然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现在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愁没有粮食吃,而是吃得太多,需要减肥了。而且中国从1999到2003连续五年因为粮食吃不完,放在仓库里要变陈化粮(已经变了不少),不得不赔钱出口。为什么要赔钱?因为世界市场上粮食也是太多,价钱比国内还低。全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粮食危机。 
  这样的事实未见得就能够说服人。坚持认为有粮食危机的人还会说,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挨饿,难道这不是事实吗?的确,营养不良,挨饿,这都是事实。但是原因根本不是粮食生产不出来,而是他们没有钱,或者虽然有钱但是拿钱买不着粮,和我们三年灾荒时一样,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粮食市场,有钱也白搭。没有了市场不但没有粮食,电力、通讯、医药等等,一切供应都可能中断。到那时候人们才领会到市场的重要性。主张搞计划经济的同志就是因为不懂得市场的重要性,没有搞清楚三年灾荒的真正原因是没有市场,不是没有粮食。 
  如果有市场,全世界一点也不缺粮,买一点进来,或者少出口一点(饿死人的头一年,也就是1959年,我国出口了足够两千多万人吃一年的粮食),就不会饿死那么多人。至今国家从来没有公布过那时候国库里的储粮数字,如果粮库按照商业原则运作,粮库老板会借此机会抬高粮价,发一笔大财,饿死的人也会少得多了。如果粮库老板人数很多,彼此竞争,粮价也高不到哪儿去。的确,是市场救了人类,给了人类以发展的机会。可是它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对穷人极不公道。市场上样样都要钱,而穷人就是没有钱,搞得他们寸步难行。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没有市场,否则的话穷人富人一块儿完蛋。我们只能想办法扶贫,克服市场的缺点。这就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这几年的核心任务。 
  粮食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人类历史上确实长时期因为缺粮而挨饿,人口增长非常缓慢,人的寿命很短,都因为吃不饱。但是近一百多年情况逐渐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粮食太多卖不出去,而石油却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所以有大片农田准备或已经改种油料作物,生产生物柴油,或者将粮食转换为燃料酒精。不过大部分人的想法还没有习惯新情况,还是老眼光。前面提到的布朗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人由于上了他的当,不适当地增加粮食生产,造成供过于求。先是过分的化肥、劳动、土地的投入,以后又不得不赔钱出口,几年来损失至少上千亿元。

  不要害怕耕地的减少 
  搞清了粮食问题的性质,就对耕地问题有了新看法。因为粮食并不缺,所以耕地也不缺。保护耕地的说法要说也不错,但是是片面的。为什么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据说是因为耕地紧张。可是要知道我国的其他用地更紧张。我国是一个土地十分稀缺的国家,即使把西藏新疆等人烟稀少的地方都包括进来,我国每平方公里是135人,而世界平均是48人,大体上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一。如果把西藏新疆等地排除,我国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的五倍左右。而每亩耕地的负担人口数只有三倍(我们常说,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证明我国一般用地比耕地更为稀缺,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是十分片面的口号。 
如果顺利的话,在未来的五十年里,中国也许可以完成人口的工业化过程,将现有的60%多农民中的绝大部分转变成为城市人口,把农民降低到人口总数的5%左右。这也就是一个长远的城镇化。在此过程中,城镇人口要增加两倍多,从现有的4亿多增加到13亿。无疑城市用地也会相应增加,而现有的保护耕地政策显然与城镇化相矛盾。究竟是保护耕地要紧还是城镇化要紧?肯定是城镇化更重要。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死守住耕地面积。 
顺便说一句,由于对耕地的过度保护,耽误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房价飞涨,也与此有关。损失有多大还没有人计算过。我估计也不少于几千亿元。 

  水危机和能源危机 
  下面说说水危机和能源危机,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稀缺资源,但凡是有用而必须花钱买的东西都是稀缺的。只不过有的更稀缺一些,有的不那么厉害。稀缺的程度用价格来定量表示。水和石油稀缺的程度在上升,价格在上涨。这用不着着急。如果稀缺而不涨价这才要着急。我们的问题正在于此。既稀缺又不想让它涨价。结果肯定是供不应求,市场上买不着,当然出现危机。如果让它自由涨价,就会有替代办法出现。比如用风能发电,用电作动力开汽车。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块石油。现在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就是因为石油价格还不够高,替代不合算。事实上替代的办法多不胜数,我们可以用酒精开汽车,也可以种菜子油转变成柴油来开汽车。用注入高压高温蒸气的办法提高油田的采收率(现在的采收率一般只有35%左右),还有注入二氧化碳、注入氮气等等办法。总之有几千种办法解决石油不足的问题。只要石油价格涨得够高,这些办法都能够起作用。 
所谓节约实际上也是替代。通过保温节约能源,其实就是用更好更多的保温材料替代能源。减轻汽车重量以节能,就是用强度更高、重量更轻的材料替代能源。至于节水办法就更多了。以色列水比我们更少,但是他们竟然还能够出口农产品,因为他们找到了更有效的替代方法。经济学就是研究替代的学问,它不同于物理化学。化学中说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这个比例丝毫也不能改变。但是在经济学里不存在任何固定比例。炼一吨钢要用多少电,不一定,可高可低,就看价格。人们总是用低价格的东西替代高价格的东西。 

没有替代就没有经济学 
  没有替代就没有经济学,有了替代永远不会发生危机。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危机统统都是子虚乌有,都能够通过替代解决问题呢?并不是。首先因为天灾人祸,石油短时间的供应中断是很可能的。国际能源协会要求各国储备90天石油进口量,以防万一。我国只知道修粮库而不懂得修油库更重要。现在明白过来了,正在开始修建。但是真正能够用得上,还得两三年以后。更现实的危机是金融危机。现在看来已经很难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最需要研究的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用什么方法减轻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既然粮食危机、土地危机、能源危机、水危机统统都不存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家都说危机确实存在呢?原因有二:首先因为各方面的专家未必都懂经济学,真正懂得经济学的人不会被这些危机所吓唬住;其次这和本人的职业利益有关,粮食专家强调粮食有危机,自己可以得到重用。至少那位布朗先生确实是得到了最隆重的接待,确确实实风光了一阵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