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官方解读 >> 文章页
国家统计局:我国人口发展结束高增长的历史
2009-09-21 15:30:10 来源:新华社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961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告之五,以一系列数据向人们展示,60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次生育高峰后人口步入平稳增长阶段
  国家统计局报告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处于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逐步走向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前,战乱频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1949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底达到6.47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负增长后,随着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增长进入了高峰期,并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8年净增人口1.57亿,出现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但由于基数庞大,1971年至1980年,全国总人口由8.52亿增加到9.87亿。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1981年至1990年净增1.43亿人口,1990年总人口达11.43亿,这是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率持续稳步下降。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报告指出,中国人口出生率已经从1949年的36‰下降至2008年的12.1‰。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速度之快,从人口学上看可以说是奇迹。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
  计划生育少生近4亿人 提供了40年人口抚养比黄金期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转变。
  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中国少生了近4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亿延迟了4年。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20世纪唯一达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对世界人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减缓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40年左右的人口抚养比(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相对较低的黄金时期,增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人口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口是典型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模式。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政府对文化教育和健康方面的巨大投资迅速改变了这种状况,已完成了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重大转变,进入到现代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报告指出,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越,人口优势顺利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增长动力。
  人口老龄化带来严峻挑战
  当人们关注着众多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时,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悄然老化,使我们又面临另一个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
  1953年和1964年的两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属于年轻型。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意味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2008年,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3%,人口老龄化仍在进一步发展。
  中国不仅老年人口数量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而且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未富先老”。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将急速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重度老龄化。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任务相当艰巨。
  尽管中国人口已进入低增长时期,但由于庞大的基数和增长的惯性作用,按目前生育水平,到2020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4.3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在2032年前后,达14.7亿左右。控制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此外,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就业压力始终较大。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巨大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1981年为109:100,略高于正常范围;到2008年则高达121:100,严重偏离正常范围。这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国家统计局报告认为,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人口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应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