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消费井喷引发中国消费力失衡隐忧 |
2009-10-20 10:17:5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608
|
|
经济企稳回暖当口,黄金周消费再次交上满意答卷。据商务部监测,黄金周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元,家电汽车消费受多项刺激政策影响,毫无疑问地成为内需主力。而业内专家认为,如何可持续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扶持产业资本\"应是未来政策设计的方向。 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元,日均零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8%左右。商务部称,各地家用电器、通讯器材、金银珠宝、汽车等商品热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保持平稳。食用油价格稳中有降,肉类价格略有回落,其中猪肉价格下跌0.3%,牛肉下跌0.1%,18种主要蔬菜平均价格较节前一周下跌1.3%。从这个数据来看,之前业内颇有争议的通胀隐忧目前还未显现。家电汽车热销\"不差钱\"。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今年\"十一\"长假消费大幅增长。业内人士分析,消费信心的提振,正是国家刺激政策拉动、经济逐步企稳回升、社保改革力度加大等多种利好因素叠加的结果。 ●把脉大势 我国经济的真实消费状况实在令人疑惑:一面是内需不足,亟待扩大消费;一面却是奢侈消费的火爆。整体消费不足和奢侈消费火爆的并存,既暴露了中国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也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节约的消费价值观正不断弱化,这不仅是经济悲情,恐怕也是种文化悲情。 要理解中国的消费不足,首先要搞清楚到底是谁的消费不足。许多学者都已经指出,中国消费不足并不是居民消费不足,近几年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并没有明显下降,只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比重不断上升,由于政府和企业的高储蓄倾向才导致整体经济的消费不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近几年中国居民看起来已经在竭尽全力地消费,消费市场似乎也很火爆,但整体消费水平仍然不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