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中国模式是全人类财富
2009-10-26 15:07:47 来源:俄罗斯《新闻时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994


  
  中国不会西方化,而世界将会中国化
  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能够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完成两次全面变革。更何况,在世界数千年的历史中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
  中国第一次极为深刻的变革是在60年前发生的,它摆脱了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中国在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和全面统一的旗帜下努力建设新生活。第二次是在30年前,中国开始了改革。主要方向是向世界开放,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实现多种生活方式。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其历史发展中实现了史无前例的飞跃,同时保持了政治及社会稳定,没有损害民族团结和国家的领土完整。
  在借鉴了许多外国东西的同时,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的经济迅速发展,许多专家早在本世纪初就预见到中国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世界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的这一进程。顺利地实施完善国家经济的规划,中国正引领整个亚洲走出危机,促进全球状况的好转。
  世界舞台上正在出现一批新领袖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其中首先是中国。但是愿意追随美国的国家和人民会减少吗?北京在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明方面的作用会提高吗?
  今年夏天英国人马丁·雅克写了一本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央帝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终结》。他回答了上述问题。
  雅克认为,当代中国正在重返儒学,中国不会西方化,而世界将会中国化。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上海将取代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汉语将与英语竞争。儒学将在世界盛行。但这种预测与现实相差太远。
  中国大概会在GDP总量上赶超美国,但这不会发生在今后10年—20年之内。
  现代化与改革
  中国正在实现全面现代化,它是经济成就的基础。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向现代的城镇文明不仅有种种益处,而且也会造成道德衰退和异化,摧毁家庭纽带,提高犯罪率。但是迄今为止,中国能够将这些不良后果降至最低。
  现代化还涉及对外政策。中国多次宣布,不想走重建大帝国的道路,不想在世界上称霸,不会当类似美国那样的世界警察。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中国人的话,但北京目前在国际上的表现是无可指责的。为了实现国家的利益,中国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和平的环境。当中国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它也越来越愿意承担责任,帮助解决复杂的国际问题,包括不扩散核武器,防止饥饿和贫困,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气候变暖。
  中国准备回应全球性挑战
  在讨论中国发展模式时,中国专家不久前还在强调它的特殊性。他们强调说,中国的发展模式与本国特点有关,中国有着不同的历史、人口、文化和文明,因此中国模式不适于在其他国家复制。但随着国家实力的提高,他们强调的重点也发生着变化,越来越经常谈到,中国经验具有世界意义,第三世界国家(首先是非洲国家)可以从中国的道路中学到不少有益的东西。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证实了中国模式的生命力,提高了它的威望。
  中国模式从西方思想中吸取了与建设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有关的东西。这使中国模式有吸引力,真正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只是不接受西方对民主的解释,西方民主以多党制、三权分立和普选为基础。
  北京绝对不反对民主,这个概念反映在党的许多重要文件中,但中国的民主不同于西方民主。中国正在进行辩论,应当发展自下而上的民主还是自上而下的民主,党内民主与全民民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中国不仅把金融—经济危机看做是考验,而且看作是一个机会,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实施早就该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些改革包括:扩大内需从而减少对外部市场过于依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革医疗卫生体系,使老百姓能够看得起病。
  世界是否准备应对中国的挑战,并利用中国的经验造福人类,世界能否与中国一道建立平等、互利和有效的战略伙伴关系?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的未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