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视点 >> 文章页
当前亟须加强对民间非理性通胀预期的引导
2009-10-27 13:55:5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134


  宏观政策近日开始显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一点变化:中央政府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首度公开表示要处理好保增长和控制通胀预期的关系。这当是相关政策趋势的明确提示。

  第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似乎要宣称对经济的稳固复苏更有信心:GDP较去年同期增长8.9%第二季度增幅为7.9%。9月份当月,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3.9%,增速高于8月份。乐观的依据应由此可见。

  但另一方面,虽然今年以来强劲的M2增速“严重高估”了货币增长的真实情况,调整后的M2实际增速应远低于29%。其次,较弱的出口增长将继续遏抑通胀压力。但美元走软的趋势正在增强境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资金必然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通胀的远期压力和资产价格的近期风险已经一目了然。央行高官近日承认,在美元汇率持续下行的状态下,外汇净流入的态势有可能加剧,并进一步导致国内流动性的压力,增加物价上行的风险。许多人已注意到人民币升值预期正在升温,市场预测人民币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将升值4%。

  此时次刻,政府觉得确实到重视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了。从温家宝总理最近有关“今年后几个月政府将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的讲话中,已可看出政府谨慎警惕的心态,也可看出虽然政策尚不会急转弯,但政策优先次第必将逐步调整,而对资产泡沫的监视和调控也将一步步加强。

  去年年底中央出台的宽松货币政策和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施行之后,对于是否存在副作用,是否有必要直面通胀预期,该如何处置等等问题,一度争论激烈。是因为固守传统理论或经验,还是因为认知不足?

  银监会最近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第四季度信贷投放规模,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建立基于自身发展战略、风险管控能力和资本实力的信贷增长常态机制,确保信贷投放平稳增长。商业银行要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有效防止‘冲时点’现象。”央行也表态:“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好转态势,同时流动性和通胀压力逐步积累。当前在货币政策操作上要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防止流动性变化对资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影响。”

  如果将政府最近的各种政策表达联系起来理解,人们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是,政府很快就会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来避免恶性通胀的产生。

  ●把脉大势 

  目前所出现的购房热、购车热、购黄金热的背后,其实与通胀预期的抬头有着莫大关系,而这种预期在变为现实之前,就在民间迅速膨胀并开始影响方方面面。分析认为,不合理的通胀预期,对引导民间消费与投资非常不利,自然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复苏,所以,应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通胀破坏力诱发过敏反应

  通胀预期,可以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于未来通胀发生时间、发生几率以及通胀程度的一种心理预计。理性预期认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随着央行不断增加货币供应,过多的货币最终必然体现为物价上涨。但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释放流动性,并不必然导致通胀,关键要看市场吸收情况和作用于经济的情况。而非理性预期则认为,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央行一边增加货币供应,采取使货币贬值的货币政策,一边却让人们认为货币的价值不变,然后,让人们增加对货币的需求,来刺激经济;因而采取所谓“对冲”或保值行动。上述购车热等现象正有“对冲”或保值行动的成分。
通胀传统的破坏力诱发的过敏反应,正是产生这种非理性预期的重要诱因。以前各国的通胀实践表明,通胀对资源形成错误配置。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货币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发生通胀,就会因货币的破坏力而导致价格系统紊乱,从而打乱市场机制的一切有效秩序,造成资源配置失调,降低经济效率并使经济陷于不稳定状态。另外,通胀还对劳动力产生错误引导。通胀造成了部分虚假的需求,扰乱了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给了劳动力许多错误的信息,把他们暂时吸引到一些工作岗位上去。这些被误导的劳动力能否继续就业,取决于通胀是否继续进行。

  流动性释放引致不合理预期

  就外围情况而言,由流动性释放形成的通胀压力环环相扣。首先是全球经济体为救市注入了巨额流动性,目前累计注资额达数万亿美元。其次是欧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蔓延,形成美元贬值,催生全球性通胀威胁。第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尤其是石油、黄金、有色金属等涨势如虹。第四是全球股市强劲回升。这一系列现象,就是欧美等实施“债务货币化”的结果。为了救经济,美国、欧盟、日本采取了债务货币化,即通过直接大量买公债,来刺激通胀,如此化解政府和企业的债务。他们希望,通过使流动中的货币增加,让信用扩散,最终使得通缩的因素开始消散,通胀预期提前到来。

  从国内情况看,通胀预期主要来自于市场上大量的货币投放量。去年4万亿救市政策出台以后,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扩张性的货币或财政政策。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货币信贷超投放形成了流动性充裕格局,央行数据显示,9月新增贷款516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当充裕,这对民间形成非理性通胀预期产生了直接的实证支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