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解读管理层眼中的“通胀预期” |
2009-10-27 13:57: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138
|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当前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但存在通胀预期,对通胀预期要高度关注。未来货币政策保持可持续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平衡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考验管理层智慧。
10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中,这样一段话揭示了政策核心“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针对三者的关系和政策影响作初步解读。
解读之一:通胀形势超预期
上一次明确谈到通胀是9月10日大连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当时温总理的表述是“警惕和防范包括通用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对通胀问题仅仅作了必要的提示。但在这一次,管理好通胀预期已经成为第三大宏观调控重点。防通胀政策地位明显上升。原因应该不止是九月外汇占款突然增加,引发热钱持续流入压力使然,九月份通胀数据应该也不乐观。最大胆的猜测是九月CPI已提前转正。
解读之二:调结构是重中之重
会议决议中的这段话有利于帮助我们理清宏调三大重点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推进节能砬排任务仍然艰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信贷结构不合理,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
这段话更象是对“保增长”后遗症的描述与“控诉”。尤其是几个“比较级”的运用,可以看作是决策层正视“保增长”政策不利影响的信号,说明最高层已决心着手对“保增长”进行“拨乱反正”。
因此,三大宏调重点构成了“老、中、青”政策梯队。“保增长”是“老年”,更多地是口号与稳定人心的旗帜;“调结构”是“中年”,是政策实施的重中之重;而“管理通胀预期”是“青年”,是为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而采取的新对策,目前还不是政策侧重点。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防通胀”的地位可能不断上升。
解决之三:通胀管理舆论维稳为主
会议对于“防通胀”问题使用了一个比较“西化”的专业名词——管理通胀预期。这应该是中国政府政策发布中,首次正式使用这一名词。
这一用词的微妙之处在于,它至少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通胀风险很大;二是通用暂时还不是现实威胁,还不需要“真刀真枪”地应战。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年内暂不会考虑。
那么,这个通胀预期又如何管理呢?公开市场业务与“舆论维稳”应是主要工具。如果热钱流入形势日趋明显的话,央行的货币回笼速度再次加快;同时,央行官员会利用各种场合,不断申明货币政策将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以引导和利用公众对货币政策的预期,简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解读之四:控制资产价格上涨速度
但是,仅仅依靠“舆论维稳”和公开市场业务难以取信于民,管理通胀预期还需要对症下药,控制住增强通胀预期有很大的关系,因而要成功管理通胀预期,保持信贷适量投放、资产价格上涨速度、干预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是根本对策。
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博览研究员认为,如果房价继续上涨,不排除房地产政策再度收紧的可能,同时政府将继续严控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并以加大资产供给等手段适时调节股市运行节奏。
那么,中央提到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研究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通胀的类别以及中央当前的主要经济目标。一般而言,从引发通胀的原因可分为三类:供需型通胀、货币型通胀和输入型通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