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历史经验应对美元霸主地位 |
2009-04-25 21:05:39 来源:美国侨报 作者:国信海外观察组 阅读次数:1341
|
|
1933年夏,在伦敦曾召开世界货币及经济会议,提出美元代替英镑的意见。当时,英国有意退让,美国却欲迎还拒。但在1944年,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敦森林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美元一举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实现了美国国库券本位(Treasury-bill standard),即今天所提的“超主权储备货币”。 在伦敦20国集团(G20)峰会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连发三篇文章,阐述对建立国际货币的思考,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也在英国报纸上发表对特别提款权(SDR)、话语权等问题的看法。因此,外界质疑:中国是否有推出人民币代替美元地位的企图? 今天的形势与那时有些相像。相像之处是,金融及货币危机的确很猛。据统计,美国的金融资产市值约为50万亿美元,而其金融衍生品却达到600万亿美元,超出11倍,是GDP的近50倍,泡沫何其大!况且还有14万亿美元国债。要破解金融难题,谈何容易! 关于中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其外汇存底已有1.9537万亿美元。去年拿出4万亿元人民币(约5850亿美元)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最近有迹象显示,已收到明显效果。中国虽是全球外汇存底老大、第三大经济体,但以人均值看,却在百名开外。在IMF的250张基本票、10万亿美元提款权中,以各国所占金额计算,美国拥有17.674%投票权,中国只有3.997%投票权,仅是美国的22.6%;在提款权方面,美国独占28.6%,中国仅占3.68%,仅为美国的12.8%。以如此悬殊的比例,如何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 从经济学角度讲,只有中国大陆发展出足够的市场需求,所生产的大部分商品无需卖到欧美时,中国经济才能摆脱美元的影响,具有独立的主权货币地位。而要扩大内需,不仅要有高额的储蓄信贷,更要有较高的工资收入水平。 笔者想起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外交策略。他告诫国人:外交中不可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策略,不可示人以骄,不可夸大优势,盛气凌人。 这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麻痹敌人,缓和矛盾,从而吞并张士诚、陈友谅,最后推翻蒙元。40年前毛泽东也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也是在当时苏联进逼、美国觊觎、国内经济困难的条件下提出的正确对策。 最近,不少学者建议中国政府调整甚至告别“韬光养晦”策略。但笔者认为,这恰恰是中国应坚持的长期策略,每至历史关头或遇重大事件,都不要把它当作可有可无或时过境迁的意见束之高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