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足将束缚中国可持续发展 |
2009-11-17 09:52:40 来源:美国《商业周刊》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66
|
|
中国还没有丰田或是三星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游行队伍中,各种型号的坦克和导弹沿着北京的长安街从紫禁城前隆隆驶过。 但是,紧随其后的是一辆辆彩车,它们反映的是中国不那么好战的一面,即领导人所称的“自主创新”。在其中一辆彩车上,10英尺高的显微镜、装着蓝色液体的巨型试管以及白色的天文望远镜象征了中国的科技成就。另一辆载有子弹头列车和喷气式客机复制品的彩车代表了中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勃勃雄心。 但是,在这些表面强大的统计数据和突出战略工业巨大进步的宣传背后,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中国似乎并未准备好扮演全球经济领袖的角色。在我们的视野里,还没有出现中国的索尼、丰田或是三星。尽管北京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和激增150%的银行贷款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然而,摩根斯坦利亚洲总裁斯蒂芬·S·罗奇表示:“问题是,这一增长的质量如何。” 北京自己也承认,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为中国提供动力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再继续支撑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繁荣主要是通过建筑业的发展以及出口在血汗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各种商品实现的;工人们把薪水存进国有银行,而这些银行再把钱贷给企业用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但是,技术和管理方法主要来自于跨国公司,而其代价——污染、逐渐衰败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及城市富人和农村穷人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尽管该模式为中国经济的显著增长提供了动力,但领导人现在则认为它既“不平衡”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经济学家持怀疑的目光 尽管贝拉克·奥巴马总统将于11月15日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仍然有一些经济学家对中国的变化投以怀疑的目光。虽然中国已经履行了许多2001年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的开放市场的承诺,但它所承诺的允许外资扩大对电信和金融服务领域投资规模的改革仍然进展迟缓。在过去的3年中,从各部委发出的一系列指令加紧了国家对经济的掌控。 国有企业的回归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据渣打银行估计,大部分新增贷款都流向国有企业,仅有不到20%流向大部分是私有性质的中小型企业。而在涵盖了风力涡轮机和核能发电机在内的战略工业领域,北京更青睐国内的优秀企业,并设法削弱外国企业的影响。中国欧洲商会会长约尔格·武特克说“他们正逐渐卷起红地毯。”中国欧洲商会最近发表了一本584页的白皮书,其中指出,中国已经减缓了经济开放的脚步。一名美国贸易官员表示“中国的注意力似乎已经从加快市场改革转向加强国家控制的经济模式。这十分令人担忧。” 除了加剧贸易摩擦以外,中国最近还重新加大了控制力度,这有可能损害中国在海外的竞争力。束缚在华外国商人的手脚的确会让国内的中国企业日子好过些;但不利之处在于,这也让国内企业不再磨炼自身的技能,而这些技能是在国外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资金大多流向了国有企业和有内部关系的企业,这使得一些独具创新能力的企业苦于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 中国并非创新的温床 然而,在创新方面,中国依然是长路漫漫。中国内地已经大幅增加了研发方面的投入,并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毕业生基地。但除了网络游戏之外,中国很少能够创造出有突破性的产品,这是因为中国长期受猖獗的仿冒产品的困扰。中国去年出口了价值4160亿美元的高科技产品。但除去台湾生产商和诺基亚、三星及惠普等公司在中国的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外,中国的电子产品就十分微不足道了。德勤中国研究与洞察力中心主任杜志豪表示,除了青岛啤酒和低端的海尔冰箱以外“中国品牌在美国无足轻重。”取而代之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充分挖掘现有技术,并在商品的高产量、低成本方面展开竞争。 以汽车为例。数十年来,北京力求支持其汽车工业。但大众、丰田、别克及其他外国品牌主宰了中型轿车和SUV市场。国内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它们主要生产售价仅4400美元的微型汽车。它们现在是中国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希望。与此同时,北京也在竭尽所能予以支持。为了实现到2011年生产出50万辆此类汽车的目标,科技部计划在国内投放6万辆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并在13座城市向购车者提供补贴。 核心技术来自西方 如果我们拆开其他一些大肆宣传的本土创新成果,就会发现,其实真正属于中国的很少。北京很久以来一直渴望拥有自己的商用飞机工业,而它的首个产品——一种被称作ARJ21的90座喷气式客机——将于明年投放市场。其后亮相的是C919飞机,这是一种拥有190个座位的中程飞机,是国有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于9月9日推出的。该型号飞机将于2016年投放市场,并有意向波音和空客发起直接挑战。 熟悉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所生产飞机的西方专家表示,这些飞机是在麦克唐纳飞机公司20年前设计的旧喷气式飞机的基础上制造的,而当时该公司尚未被波音收购。与此同时,ARJ21飞机上的航空控制系统、引擎以及其他关键系统都来自西方供应商,诸如霍尼韦尔、通用电气及罗克韦尔—柯林斯等。从事市场研究的弗罗斯特—沙利文公司航空分析师内森·K·史密斯说:“中国想实现自给自足,什么东西都想自己生产。但没有西方的技术,它没有能力研制出这些飞机。”史密斯表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外同波音及空客的竞争,即使在20年后“也胜算不大”。 中国的一些产业政策已经失败了。例如,北京一直将半导体生产视为一项支柱产业,自2005年以来新建了8座硅晶片生产工厂,有些还给予了大量的补贴。此举旨在作为外国晶片设计公司的低成本合同生产商参与市场竞争。但中国的晶片工厂所依赖的技术比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技术落后了至少两代,有些甚至从未盈利。在去年冬天经济衰退至谷底时,出现了60%的产能剩余。一家市场研究机构的半导体分析师莱恩·杰利内克称,由于新一代晶片生产设备耗资逾30亿美元,因而将出现一波大规模的倒闭浪潮。他说:“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这项技术,也没有资金可以投入到研发之中,因而无法参与竞争。” 由于中国出现了许多进步的迹象,我们很容易忘记它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经济体,目前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没错,它有着庞大、年轻的人口,极具天赋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以及壮志满怀的官员。因此,北京可能在某一天就找到了正确的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