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视点 >> 文章页
中国经济改革未来引发思索
2009-11-25 09:54:4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127


  全球金融危机的高峰似乎已经过去: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回升到8.9%,美国道琼斯指数再度突破10000点。世界经济已经开始从危机中复苏,至少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

  尽管受到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依然强劲地增长,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应当归功于过去三十年进行的经济改革。

  历史上有过很多经济改革,罗斯福(F.D. Roosevelt)应对大萧条的“新政”(New Deal),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试图挽救苏联经济的“重组”(Perestroika),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等。这些改革实质上都在进行同一种活动:改变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

  为什么选择2009年岁末,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危机。更重要的是,过去三十年主导全球的市场经济模式,遭到了空前的怀疑。无论世界经济是否已经复苏,危机之下,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已经发生了近三十年来最重大的转变。

  任何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妨用一条简单的线索概括其核心。支配经济运行的力量,无外乎两种,一是市场,二是政府。前者被称作“看不见的手”,如市场价格起伏、企业优胜劣汰;后者则是“看得见的手”,如税收、社会福利、国有企业等。

  想象一条坐标轴,最左端代表完全由政府控制的经济,最右端代表完全为市场支配的经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几乎一切生产都按照政府的计划指令进行,是最接近左端的模式;而1929年经济大萧条前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极少干预,也被称作“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可以看作最接近右端的模式。

  在现实中,任何国家管理经济都是两种手段并用的,也就是处在坐标轴两端之间。危机爆发前的三十年,用这条“政府-市场”的坐标轴衡量,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向右走的,即更加市场化。

  1977年邓小平复出,次年中国开始推广“包产到户”等一系列经济改革;1979年,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当选英国首相,推动减税,减少社会福利,限制工会,私有化国企;1981年,里根(Ronald Reagan)出任美国总统,削减税收和政府开支,减少国家干预,支持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跨国流动,将不同经济体的增长周期拉近。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和“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其政治主张各异,但在经济领域都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三十年间,虽然政策有过反复,但总体的趋势仍是市场化。比如1992年邓小平“南巡”前的三年,中国经济改革也出现过停滞甚至倒退。

  市场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致超越了政治的阻碍。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后,英美存在左翼政党执政的时期。在经济政策上,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和工党首相布莱尔,不但没有选择转向,而是继续向右——延续他们右翼政党前任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大幅放松政府管制。在中国,邓小平用实用主义的智慧(不管猫的颜色,只看能不能捉住耗子),破除了意识形态对市场经济模式的阻碍。在苏联和东欧,市场化的改革最终以国家解体、政府更迭的激烈形式完成。

  在市场化改革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二战后最长的景气期。直到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银行倒闭,这场繁荣才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一起落幕。不管危机是否已经结束,这场危机无疑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进程。

  仿佛一夜之间,美国政府成了花旗银行的股东,纯粹意义上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已经不复存在;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RBS)今天的国有化程度,同中国工商银行不相上下(均被政府控股70%左右);中国无疑将再次守住增长8%的“底线”,不过各级政府和国企的账簿上多出了几万亿元贷款。 考公务员、进大国企等一度不再流行的“铁饭碗”,重新成为中国数百万求职大学生的首选。

  美国政府动用7000亿美元给金融机构纾困;中国政府紧急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近三十年来,在“政府-市场”的坐标轴上,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政策首次如此大范围地180度向左转——政府在经济中扮演更大的角色。欧美国家纷纷以创纪录的财政赤字,支持政府扩大开支。

  人类对自由市场的信念错了吗?错在哪里?如果市场本身没有错,欧美爆发危机留给中国的教训是什么?中国出口遭受沉重的打击,经济却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未来会不会发生危机?当市场化遭遇“国进民退”,改革是不是在转向?危机后的中国,如何平衡市场与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应该向左,还是向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