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人民币能否抗得住国际压力?
2009-12-03 11:06:28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714


  随着巴拉克·奥巴马对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人民币的命运再次成为国际货币市场的焦点。
  自从上周中国央行改变了一项关键货币政策声明的措辞以来,市场一直在猜测中国政府是否以及何时会允许人民币升值。
  措辞的变化意义重大,因为严密管控着人民币价值的中国政府自去年夏天以来一直维持着汇率的稳定。而措辞变化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过去几天里,对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预期已经升至一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预期未来12个月人民币将对美元升值3.4%。
  中国央行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删去了承诺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说法,并补充道,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时,会考虑主要货币走势变化,而不仅仅是美元。
  中国央行的报告引发了对于中国货币政策将在美国总统访华之际发生转变的激烈猜测,而奥巴马出发前曾承诺会提出汇率问题。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呼声也有所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声音尤为突出,但是其它许多国家也与之呼应,包括一些亚洲国家。
  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昨天表示,人民币升值是中国政府增加国内消费、推动中国经济摆脱出口依赖所必需进行的改革的一部分。
  “货币升值是一揽子必要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允许人民币和其他亚洲货币升值将有助于提高居民购买力,增加劳动收入的比重,并为重新调整投资提供正确的激励。”
  过去一年实施了巨额刺激计划之后,中国经济数据有所好转。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有望在第四季度超越8%的增长目标,但同时它们也显示货币供应增幅达到创纪录水平,意味着通胀压力逐渐增加。
  三菱东京UFJ银行的德里克·赫尔潘尼表示:“问题在于,迄今采取的行动何时能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促使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心从支持经济增长转移到缓解不断积聚的通胀压力上来。”
  他还说,中国货币供应的数据表明2010年通胀压力会再度抬头,可能因而促使中国回归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间人民币渐进升值的政策。
  不过赫尔潘尼认为这种政策可能会吸引新一轮的资本流入。
  另一种选择是对人民币实行一次性大幅度升值,这或许能够减轻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猜测,从而遏制投机资本的流入。但没有多少分析师预测中国会采取如此大胆的举措。
  他们表示,在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可能会破坏脆弱的复苏趋势,不仅是中国,还包括美国。
  尽管中国完全能够实现8%的增长目标,但增长的构成就不那么令人欢欣鼓舞了。中国经济增长有一半是受到政府财政刺激措施的推动,而不是私营部门需求的推动,此外出口反弹也做了很大的贡献。
  法国巴黎银行的汉斯·雷蒂克表示:“从供应驱动型经济向需求驱动型经济的转变还要一段时间,其间仍然需要政府的持续支持,因此看来中国目前不太可能愿意将出口贡献的经济增长置于货币升值的风险之下。”
  他还说,除此之外,考虑到一旦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放缓可能对美国债券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美国现在要求人民币升值不太合理。
  中国已经积累了2.27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投资于美国国债,因此对美国国债收益率有所控制。一旦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出现中断,就可能提高美国国债收益率,从而威胁美国经济复苏。
  美林财富管理公司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投资组合策略师比尔·奥尼尔表示:“中国外汇储备缩减可能导致美元兑欧元汇率出现反转,进而对从大宗商品到信贷的一系列市场造成重大影响。我们不认为年底之前中国会采取任何行动,但哪怕只是货币政策调整的暗示也可能足以削减经济复苏的势头,迫使美元贬值和周期性资产升值。”
  在一件事情上,观察员们似乎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在奥巴马访华期间,人民币汇率不太可能发生变动。
  “我们认为不会出现重大突破,”花旗集团的迈克尔·哈特表示。“中国是不会愿意屈服于国外压力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