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危机与通货膨胀 >> 文章页
能源资源价格“涨”声响起 价格改革时机存争论
2009-12-09 09:36:0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632


  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再一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日前,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杨建红透露,目前发改委关于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正在讨论中,讨论完成后会尽快上交国务院批准。此前,在11月10日,成品油价格完成最新一次调整,随着燃油税开征和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油价调整已经日益常态化,而更多的资源产品价格如水价、电价改革也已蓄势待发。
  ●解读
  应当承认,除汽柴油和水资源外,天然气和电力价格调整暂时还不至对公众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11月20日的电价上调2.8分钱,便主要针对的是非居民。但仔细想想,这真的与你我没有关系吗?比如,天然气是众多化工产品和化肥等农用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水更与所有生产生活须臾不离。从“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简单真理出发,当这些最基本的上游能源、资源价格都涨了,中下游的生产生活品价格纷纷跟进也是迟早的事。换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就是,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CPI之间存在传导性。而最后买单的显然还是居民。不必怀疑,老百姓对于涨价总是具有某种天然的敏感性。
  因此,仅仅为赶时间而推动改革,或者说为推动改革而推动改革,并非站得住脚的逻辑。须知,改革本身并非目的。事实上,在促进能源、资源定价机制形成的问题上,笔者一向持肯定态度,在限制稀土资源出口问题上,更呼吁过“资源税改革没有时间表”,强调出台资源税不必非要等所谓的“最优时间”。能源定价过低,必然导致浪费,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举例来说,2003-2006年,山东是东部沿海唯一不缺电的省份,“供电形势非常好”,电价一度非常廉价;但2008年下半年该省却遭遇到10年来最严重的“电荒”。除本地煤炭生产下降外,这与低电价刺激下的过度消耗也不无关系——据说山东一些农村家庭每月用电竟也高达几百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