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酝酿农地入市 抑制高房价? |
2009-12-09 09:36:1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570
|
|
国土部近期正在形成2010年新的土地调控政策。之前试点的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有望继续推广。此举将有利于缓解土地供应紧张、打压居高不下的房价。 ●解读 按照市场供求定律,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土地供应紧张,则土地价格上涨,反之,则下降。但是,近年来房价和地价的快速上涨,是否完全由土地供应所决定呢?增加土地供应,是否就能使过高的房价压不来呢?笔者认为,在现行的房地产政策和环境下,改变土地供应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价、房价过高的问题。 首先,地价的快速上涨,与对囤积土地行为打击不力密不可分。一极是高喊土地供应紧张,一极则是大量土地被囤积。从表面看是土地供应紧张造成的,实质是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不管土地供应紧张与否,都不应该出现土地被大量囤积的现象。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必须严厉打击、严格执法,否则,会加大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形成恶炒土地的结果。今年以来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囤积土地行为打击不力的结果。把地价上涨完全归咎于土地供应紧张,而回避开发商行为的不规范,回避对囤积土地行为打击不力的问题。那么,即使“农地入市”,仍然会出现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开发商仍然会通过囤积土地的手段,制造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从中牟利。现实生活中,这种教训并不少。 其次,地价的快速上涨,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密不可分。每次地价的上涨,都有地方政府的影子;每个“地王”的出现,都少不了地方政府的推动。地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各种建设规费、税收等,都是地方政府最为看中的内容。如果不能解决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问题,即使增加土地供应,地价照样会上涨,“地王”照样会出现。“农地入市”的最终结果,就是增加开发商恶炒土地的“资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