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官方解读 >> 文章页
叶檀:通过租房市场调控房地产业
2009-12-09 09:48:1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785


  房地产市场要摆脱梦魇般的局面,必须从城市化进程与政府的中立性上做文章。
  高房价已经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边缘群体。由于房价涨幅远远超过了租金的上涨幅度,北京楼市租售比在11月首次突破了1:500,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1比600,这意味着出租一套商品房至少要过40年才能收回成本,有的甚至需要50年,这还没有算上通胀、借贷种种成本。
  在商品房价格节节上升的同时,租房市场却在保持平稳甚至微幅下降。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数据表明,10月份北京市月租金均价为2504元/套,环比下降了0.40%,较去年同期的2532元/套下降了1.11%。高端租赁市场的交易均价为5177元/套,环比上涨3.58%,较去年微涨0.66%。普通民宅租赁价格环比微跌了0.74%。上海和广州的租金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这说明,在最基本的租房市场,由于不存在投资空间,没有成为吸纳货币的海绵体,租房市场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因此以租房价格计的CPI保持稳定。既然政府以租房、装修等价格作为CPI中的居住类指标,那就让租房市场名副其实,发挥真正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作用,让居民通过租房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如果中国的租房市场火爆,而房地产市场稳定,那么将出现令人羡慕的城市化进程。
  相比一手房市场,目前的租房市场冷冷清清,原因就在于租房市场存在天然缺陷,需要政府介入、维持市场稳定之处,政府踪影全无。
  租房市场一无安全感,法律既没能保护租房者的利益,也没有保护房东的利益。由于房租上涨、房东嫌贫爱富、坐地起价将房客扫地出门之事层出不穷。笔者曾听说上海一年轻大学教师因为不愿意向房东多缴纳200元的房租,回到家中发现家具全被扔在屋外,房门已经换了锁。动辄搬迁对于租住者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在大城市搬一次家意味着重新选择工作地点,意味着布置的家具全部搬动,意味着重新寻找交通设施,搬一次家就削弱一次安全感,最终压垮租房者。
  德国法律对租房者权益的保护非常完善——如果租房者没钱支付房租,房主不能将其赶出去,而需要上法庭,提供证据证明租房者确实没有足够收入,而这一过程既费时又费钱。因此,虽然德国房价并不算贵,但有六成家庭一辈子租房。加拿大等国也对租住者实行严格的法律保障。
  租房市场二无制度保障。租房不能入户,这就让租房市场一潭死水;租房不能落户,新婚者根本不敢养儿育女,没有户口没有准生证不能在本地入学,试问,这一连串的问题有哪个部门认真解决了?如果租房不能落户,就会逼着所有的年轻人买房,在这种政策下仍然坚持把租房价格计入CPI,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房价高怪丈母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今年两会上,九三学社曾建议,为激活租赁市场,城市流动人口租房达到一定时间,即可转入户口。但有某些“专家”表示城市无法承受压力,目前只有一些城市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能够办理落户手续。按这些专家的意见,中国永远不可能有发达的租房市场,大家全都挤入一手房市场,而投资者手握数套住房,任由房屋空置,浪费社会资源。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如果居民大批进入租房市场,以租房解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短缺,政府的土地财政怎么办?笔者曾经说过,二次房改不如二次土改,政府必须放弃土地财政,必须放弃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控制,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是靠出售土地的收入来支撑政府支出、提供公共产品的,唯一的办法是通过产业振业、通过税收进行公共财政运作。以内地如此大的空间,向香港地区学习卖地,难道也想学习香港的产业空心化?
  房地产市场固然要摆脱对政府的依赖,首要条件是政府要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离开房地产利益链条,代之以公开透明的税收体制;解决租房体系存在的体制性漏洞,让中低收入阶层在租住房中安居乐业。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地方政府喝了房地产收益的迷魂汤,不应该忘记银行的按揭、疯狂的投资比例。如不改进,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引发次贷危机,但会引发严重的货币危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