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配机制改革破解产能过剩难题 |
2009-12-16 15:30:4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022
|
|
“国进民退”是国内目前十分担忧的问题,但许多国外的朋友不这样看。他们对中国政府能迅速通过国有企业实施巨大投资都很羡慕,甚至称之是一种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新模式”。其实,中国政府通过国有渠道启动经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并不是想要倒退回传统体制。
值得担忧的是,虽然中央政府不愿看到“国进民退”,但许多地方政府的确靠在刺激经济复苏阶段容易从国有银行获取资金的条件,在进行国企兼并民企的活动。目前,产能过剩已经开始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说要下定决心予以整治,但是如果解决产能过剩也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最后恐怕又会演变成地方政府支持本地国企大量兼并民企的一场“盛宴”,如此,历经30年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有人说,“过剩就是市场失灵的结果”,所以产能过剩只能由政府出面来解决。这种认识大有问题。过剩不是因为市场机制不好,而是产生于不合理的分配机制,这是市场经济的先天不足。西方200多年现代市场经济的历史说明,只要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会产生过剩问题,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虽然连年是贸易逆差,传统的物质产品生产过剩矛盾似乎也消失了踪影,但却代之以金融产品的生产过剩,最终还是由金融商品供给过剩而爆发了危机。所以,市场经济天然与过剩和危机相联系,我们要利害相权,取其利大者,舍其害大者。中国之所以要改革,要摆脱传统体制,就是由于效率机制不足,而改革3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市场经济能够救中国,能够使中国重新站回到世界强国之林,所以不能一遇到生产过剩,就以为找到了反市场的理由,就想往回退。
现代市场经济解决过剩问题就是用“危机”的办法。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社会总供给严重大于总需求,因此,当经济危机爆发时,企业因产品销不出去而破产,银行因收不回企业贷款而倒闭,市场机制由此强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重新建立平衡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早已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美国不同的是,中国还处在物质生产阶段,而美国已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所以用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美国当代经济已经行不通,但分析当代中国经济则仍大部分适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