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连平:2010年货币政策应适度从紧
2009-12-29 15:13:35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99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何去何从?经济回升态势是否可以持续?未来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何在?未来的货币政策又该做何选择?通过这一系列亟待回答的问题,或许可以管窥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
  经济回升有望持续
  从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驾马车”开始分析,我们认为经济回升趋势明年有望延续。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进一步恢复,出口将继续改善,预计明年出口将实现正增长并且增速达到10-15%左右。此外,明年政府将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加上就业形势好转、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明年消费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17%。从投资来看,今年新开工项目投资大幅增长具有惯性作用,明年投资仍然会保持比较高的增速。
  投资、消费、出口要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都离不开金融环境的支持。明年流动性状况怎么样?总体来看,明年流动性仍将较为充裕。
  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
  尽管未来金融环境还会比较宽松,而且实体经济运行总体上也会好于今年,但是明年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第一个方面是物价快速上涨。一方面,到9月末M1增速达到29.5%,并超过M2形成“倒剪刀差”,11月M1同比增速已达34.63%,M2与M1的“倒剪刀差”明显扩大。经验表明,M1与PPI和CPI同步运动,且后者与前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期,约为二至四个季度左右,今年货币扩张较快是未来通胀压力的重要基础性因素。另一方面,近期猪肉价格反弹,明年猪价可能重新进入上涨通道,“猪周期”有再现的可能。另外,受美元贬值预期强化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在目前国内、国际流动性都非常充裕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旦较早较快回升,必定会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
  第二个方面是资产价格。主要受流动性宽裕和经济回升、企业盈利改善及通胀预期的推动,今年以来资产价格重拾升势,明年资产价格尤其股价可能大幅上扬后形成明显泡沫。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进一步加大了未来通胀压力。
  第三个方面则是“热钱”大规模回流。外汇储备构成数据显示,近期新增外汇储备中不可解释部分增多,外汇占款明显增加,境外资金流入比较明显,可能会对明年整个经济金融环境产生新的压力。国际资本流入将导致国内流动性进一步增加,给物价和资产价格带来上涨压力。
  货币政策将适度收紧
  我们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将有可能适度收紧。具体到数据,明年M2增速预计在21%左右,M1增速略高,为23%左右,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0%左右。
  我们可以简单参考一下历史货币政策基调的变化。货币政策从1997年到现在从适度从紧变成适度宽松,现在事实上是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在这12年中有一个重要特点:经济迅速下滑时政策调整非常快,力度非常大,短时间内基本到位;而在经济走向逐步过热时政策调整相对缓慢,加息力度也不会太大,往往更多采用数量型工具。总体来说,明年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风险在于前面的隐忧可能会发展成为现实,这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会给货币政策带来收紧压力。
  对于货币政策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存贷款情况、外汇占款情况、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总体基调应逐步从宽松走向收紧,走向中性和稳健;其次,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可能小幅调整,可以实行差别性调整;第三,不宜采用信贷总量控制,但是可以通过窗口指导方式做合理引导;第四,要慎用利率手段,考虑到中国利率和美国利率之间有一定差异,利率提升会推动境外资本流入,美国利率未来虽然也会上升,但是目前美国利率跟我国还有差距,所以我国利率水平不一定要跟美国同步,尽可能审慎地用这个工具;第五,人民币汇率应该保持基本稳定,上一轮的经验或者说教训,就是在逐步升值过程中产生了稳定的预期,境外资本流入不断加大,所以应该把这个预期管理好,使得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当然不排除出现波动,但应该成为一个常态,有力地控制好未来升值预期,使国内经济在相对能够掌控的环境中运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