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调控从“危机处理”转向“相机抉择” |
2009-12-31 09:18:3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590
|
|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0年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但是也彰显了政策的弹性空间,明确表述为: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总体来看,明年货币调控模式将从疾风骤雨式的“危机处理”向逆风向的“相机抉择”转变。 2009年世界经济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起死回生”,中国经济更是创造增长奇迹。一年以来,中国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下,依靠强劲的内需增长抵御了罕见的外部冲击,较快地扭转了下滑局面,使经济率先实现了V型复苏,三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速甚至超过17%,实现双位数增长。而这其中依靠扩张性货币金融政策刺激总需求的主导方式对强劲复苏功不可没。 M2占GDP的比重(M2/GDP)反映了一国经济金融化的程度。伴随着中国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M2承担着拉动名义GDP增长的重要职能,这一作用在GDP大幅下降时期体现更为充分和集中。 今年以来,我国M2和信贷年均增速分别高达28%和48%,这一增速是同期实际GDP增速的6倍和4倍,快速的信用膨胀成为支撑总需求V型回升的主导力量。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M2同比增长29.42%,增幅比9月末高0.1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2.03%,比9月末高2.53个百分点。M1和M2增速“剪刀差”从9月的0.2个百分点扩大至2.61个百分点。M1增速连续2个月超过M2增速,表明货币活期化增强;M1增速回升表明交易需求上升,经济活力提升,而资金流向也体现出经济活力继续增强的趋势,也预示着实体经济投资的动力增加,经济回归均衡增长区间。 ●解读 “危机应对型”货币政策面临重大挑战 当前的货币政策在全力以赴保增长方面成效卓著,但是其引发的溢出效应也对未来的宏观调控产生了负面影响。 内外流动性冲击加大流动性管理难度。从内部条件看,“高货币投放%2B高信贷”是今年货币政策的突出特征。正常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5-8个百分点,而目前M2增速达29%,高于GDP增速20多个百分点,创下14年来的新高。2009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达8.67万亿元,比2007年和2008全年新增贷款(分别是3.63万亿元、4.91万亿元)之和还要多。此外,从外部条件看,全球为应对危机大规模投放的流动性对中国的流动性增长也形成巨大压力,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加之国外较低的资金成本,热钱正在加速涌入中国,给货币当局调控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预期自我形成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总体物价水平尚处于历史低位,但物价“拐点”已过,CPI环比增速从7月份转正,8月-9月份的环比增幅分别达到0.50%、0.4%。如以环比折年计算,大约为4%-5%,这说明价格上行周期已经开启,未来国内资源类价格的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叠加可能推动通胀预期持续上升。此外巨额的货币创造已在2009年表现为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的大幅上升,明年中期的通胀压力不容小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