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变消费短板须具备两大前提 |
2009-12-31 09:20: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650
|
|
当前,要依靠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改变我国消费短板。扩大居民消费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刚性制度保障。 市场需求中最重要的是消费需求,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把居民消费放在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地位上,更强调了扩大居民消费对于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 扩大居民消费对于当前我国彻底走出危机、转变发展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依靠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改变我国消费短板。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进行城镇化体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创新,调整城乡结构,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要提高劳动所得的比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构建“均衡共享”的发展模式;要积极鼓励创业活动,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转变消费模式,培育新型消费文化,促进新型消费方式的发展,完善消费引导机制,有效扩大居民消费,发展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驱动型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5.3%,而同期美国为70.1%,印度为54.7%。扩大居民消费、破除经济增长中的消费短板不仅是当前彻底走出危机、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应急之策,而且是转变发展模式的长远之计。当前我国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复苏主要靠政府投资和政策推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等内生动力和活力仍然不足。前三季度,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95%,而消费的贡献只有52%。因此,当前急需扩大居民消费,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从外需依赖转向内需驱动。此外,扩大居民消费,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居民消费不足与我国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阶层结构失衡,消费模式不合理等密切相关。当前需要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举措来提升居民消费的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