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成思危:把握好六个平衡 从中寻找机遇
2010-01-06 11:30: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757


  金融危机早晚会过去,我们要准备应对金融危机以后的世界。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是中庸之道,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握好平衡,把握好度。
  储蓄和消费平衡
  我今年五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的闭幕式上提出要把握好六个平衡。第一个平衡就是储蓄和消费的平衡。在19世纪的时候,人们(包括美国人)都认为借钱是不光彩的,所以当时富兰克林在他《可怜的理查》里有一句话:“借钱的人总是忧伤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变化了,美国人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相信另外一个信条,就是“先买,以后再付钱”。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美国人大量借债,美国家庭的平均负债率超过了90%,美国国家本身也大量的借债。因为他们相信未来的收入足够还债,所以要通过借债提前享受生活。
  金融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杠杆化率”。简单地说就是有一块钱的本钱能做多少钱的生意。美国商业银行的杠杆化率是8到12,投资银行的杠杆化率是25到40,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自恃有美国政府的支持,只有832万美元的本钱,却发行了5.2万亿美元的债券,杠杆化率高达62.5。杠杆化率高一方面说明金融效率高,但是另一方面说明风险也高。以杠杆化率40为例,你有2.5万的本钱可以做100万的生意,97.5万都是借来的,如果你的回报率高于利率一个百分点你就可以赚大钱,但是如果你的回报率低于利率一个百分点,那你的2.5万连还债都不够。
  当美国房价下跌,陷入危机以后,美国的消费者就遇到问题,由于还不起房贷,还不起信用卡账单而造成违约。所以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从债务危机发展到流动性危机,进而发展到信用危机。从美国向全世界扩散,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导致了全球的经济衰退。根据最新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是负2.2%。
  在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下,可以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已触底、企稳、回升、向好。世界经济也走上了曲折、起伏的复苏之路。从最近迪拜的债务危机也可以看到,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是不平坦的。
  但是从总体上看来,我还是审慎乐观的。我相信2011年世界经济肯定可以变为正的增长。最近有些预测认为只要不出像迪拜那样的事情,世界经济有可能在2010年就会实现正的增长。我还是比较保守一点,相信到2011年肯定可以复苏(连续三个季度的正增长)。
  在这种情况底下,原来的模式就会变化,我常这样跟美国人开玩笑,说你们美国人是把明天的钱借到今天来花,我们中国人是把今天的钱存到明天花,现在看来你们可能要多储蓄,而我们可能要多消费了。
  内外需平衡须增加有效需求
  这次金融危机前的模式是美国等国家利用它们的金融优势,向我国这样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以及像中东的产油国那些以开采资源为主的国家大量借钱,在高杠杆化率下运作赚了大钱,然后用赚来的钱买资源、买产品。现在他们要去杠杆化,就要多储蓄,少借钱。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进口能力必然减弱。这样就导致了第二个平衡,就是外需和内需的平衡。对我国来说,发达国家的去杠杆化,必然造成我国的外需减少。过去外贸在我国的经济中占了很重要的一块,今年1-3季度我国外贸大约减少了23%。外需的减少必然导致工厂减产甚至关门,工人失业,这就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重新调整外需和内需的关系。因此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工作的重点扩大内需,特别是要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
  内需有两块,一块是通过投资拉动生产资料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一部分投资会转化为消费。但是我国不能够老靠投资来刺激内需,现在许多行业就有过剩的产能。对这些行业增加投资就必然会造成产能过剩、库存增加、效益降低和污染回潮。因此,尽管投资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必要措施,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到增加消费上来,就是让我国居民真正有能力去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拉动经济增长。
  要使居民有更高的购买力,就必须提高人们的工资性收入,提高财产性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另外要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低保的标准。同时要推进信用消费,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仅占银行贷款的15%左右,而发达国家是70%以上。还要转变偏重储蓄、不愿消费的观念。总之是要增加人民群众的有效需求,例如许多人想买房子,这是需求,但是其中大多数人买不起,这需求就是无效的。只有通过增加有效需求,我们才能弥补外需减少所造成的损失。
  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投向可能调整
  第三个平衡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有些人对金融创新持否定态度,这是不对的。金融创新的初衷是通过对冲来降低风险,但是它也可以成为投机的工具。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对美国来说,是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未能防止过度投机。从中国来说,还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同时按照合理、合法、适度、有效的原则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过度投机。
  第四个平衡是虚拟和实体经济的平衡。近年来,全球虚拟经济发展迅速。据报道,股市市值,加上债券余额,再加上金融衍生品未平仓的合约余额总共是500多万亿美元,而全世界的GDP才61万亿美元,这样的虚拟经济规模可能是过度庞大了。我认为危机后全球虚拟经济的规模将会适当减低,和实体经济的比例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我国的虚拟经济还很不发达,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比例现在仅为1∶1左右,杠杆化率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应积极、慎重地发展虚拟经济。
  在金融领域内,大家可能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为了刺激内需所必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学术上一般称为扩张的财政政策,也就是要利用政府赤字预算来拉动经济。根据我国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其中11800亿是要政府财政投入的,今年大约投入了一半,明年还要继续投入,所以明年政府预算还会保持赤字。宽松的货币政策指的就是货币投放量继续增长,特别信贷还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这恐怕是明年拉动内需所必须的。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就是中央的提法是要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注意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说明可能要在货币政策的力度上和投向上进行调整。所以我国的企业不要过分指望银行像今年上半年那样大量放贷,而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
  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和新能源
  第五个平衡就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我国的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在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所付出的代价,这就是“环境成本”。我认为我国在危机后不应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8%到9%应该就是相当不错的年增长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肯定会造成环境成本的增加。我们曾经计算过2005年的环境成本,由于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是当年GDP的13.5%,而当年的GDP增长只有10.4%。如果长此以往,那就将把环境的债务留给我们的子孙。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关心环境成本,关心重大的环境问题。
  大家都知道最近正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会议,这个问题确实是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我今年10月在新加坡开会的时候,印尼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印尼有17000个岛屿,假如海平面上升一米,将有2000个岛屿会消失,这是很严峻的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到45%,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指标,也会迫使我国的企业要注重环保,注重减少碳排放。我国的企业要根据这样一个指标来改进自己的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以及采取各方面的环保措施。我们要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信息化的好处一是降低成本,特别是交易成本,因为可以货比万家。二是提高增加值,三是提高交易的速度,四是增加交易的透明度,五是增加交易的灵活性。所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战略措施。
  另一个战略措施就是要发展新能源,因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将是解决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发展新能源可以减少对石油需求的压力。现在石油的需求量大约是每天8000万到9000万桶,它的需求变化大约是正负10%,但是通过期货的炒作,它的价格变化可以达到正负200%。第二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三是可以通过采用纤维素、半纤维素为原料来生产生物燃料,而不必像目前美国用玉米、巴西用甘蔗为原料,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来种粮食。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新能源,包括电动车等等,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在亚洲能源会议上说前三次产业革命分别是由蒸汽机、电力和电脑引导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将是新能源引导的能源革命。为此我们要努力去开拓新能源的生产和应用等各方面的技术。另外还要利用国际上碳交易等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但是要避免一哄而上,避免盲目的炒作。因为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核心技术掌握的不多,新能源现在的成本还比较高。我国风能发电的成本是火力发电的两倍,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火力发电的四倍。最近据报道太阳能业界认为太阳能发电的定价应是1.5元钱一度,比现在的电价高多了,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没有其他措施的话,恐怕是很难发展的。所以说对新能源的发展要积极、慎重,并且要从技术、经济和政策这三个层次采取措施来解决有关问题。
  东亚将成为世界第三极
  最后一个平衡,是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平衡。我2005年在韩国讲过,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我在国外参加会议时,有些人说中国应该出来担当领导,我说中国干不了这事,因为中国的GDP仅占世界的6%,人均GDP在世界100名之后,我们不能担当领导。我还说邓小平说过“决不当头”,因为当头有很多问题。但是中国应该承担和我们的发展水平相应的责任,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经济很重要的贡献。今年我国GDP虽然可能是世界的7%,但是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超过20%。我国同时要和周边国家加强合作,这也是我们在发达国家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的措施,要向拉美、非洲,特别要与东盟等亚洲国家增加合作。
  大家知道10+1(中国加东盟10国)明年就会实现自由贸易区,而10+2、10+3(加韩国,加日本)现在也在推进,如果东亚的10+3可以实现,那GDP总和将占世界的20%,欧盟现在占28%,北美占25%,东亚将成为世界的第三极,这样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将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而言之,我认为我国的企业家要从未来世界格局的这六个平衡来寻找机遇,就是储蓄和消费的平衡,内需和外需的平衡,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平衡,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平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