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徐以升:舆论低估修正经济结构大数据的意义
2010-01-06 11:30:3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009


  从这两天的舆论来看,市场似乎低估了国家统计局上调GDP数据的意义。
  根据2004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中国经济大的结构数据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调整。
  根据1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8年GDP规模调增1.34万亿元,调增了4.4%。其中,第一产业调减了298亿元,占整体经济的比重从11.3%下降到10.7%;第二产业调增了2820亿元,比重从48.6%调减为47.5%;第三产业是大头,调增了1.0853万亿元,比重从40.1%调增为41.8%。对规模调整还是其次,最主要是对中国经济结构大数据的修正。
  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质疑一直存在,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短期数据的质疑,比如短期GDP、CPI的增长率等;二是对中国经济具有全局性意义的结构性统计数据的质疑。根据中国经济两次全国性普查后发布的修正结果,对第二类质疑的讨论非常具有意义。
  遥想2005年12月20日,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数据,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GDP进行了重新核算,并主要对1993年至2004年的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04年GDP数据调增了2.3万亿元,或16.8%。这成为当时全球最引人关注的新闻——中国经济规模比过去认为的还要大。
  当次调整中调得最多的也是第三产业。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德水解释说,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常规统计中第三产业存在明显的漏统问题。
  2005年这次调整之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面也得到大幅调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31.9%提高到40.7%,第二产业比重由52.9%降为46.2%。调整之后,实际上中国经济很多重大的结构性弊病、病症程度一下子都减轻了——投资率变小了、储蓄率变小了、外贸依存度变小了、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变小了、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变小了、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重变小了、国债余额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变小了、外汇储备与GDP的比变小了,甚至单位GDP能耗也下降了……
  在2009年这一次最新的修正之后,中国三次产业的结构性比重继续沿着这个方向优化,另外由于GDP分母变大,投资率、能耗等结构问题也继续趋缓。
  总体上,感觉2005年的调整引起的国内外反应要比这次大。但本质上,上周五这次调整的幅度也并不小。
  很庆幸有两次经济普查,如果不经过普查,我们还面对未修正的数据,那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显然要比现在我们所理解的严重得多。或许建立在过去的结构数据之上,中国经济“不可持续”甚至“崩溃论”都会更多,但现在我们知道,没这么严重。
  问题在于,在2005年和这一次系统性调整之后,目前的中国经济大数据结构,是否已经能准确衡量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了?
  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前景,有正反截然相反的判断:一种是认为投资增长可以继续预期,对经济前景非常乐观;一种则非常悲观,认为这种投资的大幅增长不可持续,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在加剧。
  在上周五数据调整之前,市场的共识是,中国投资率2009年达到45%左右、消费率下降到35%的低限。数据调整之后,投资率估计会下降一些,第三产业大多和消费有关,消费率甚至会有所上升。按照这种思路,其实乐观者完全可以这样回应悲观者——中国经济真实的投资率并没有这么高,而消费率则没有这么低,只是统计数字没有完全表征而已。
  尤其在消费领域,目前35%左右的消费率水平,实际上可能依然存在很大的低估。笔者与很多观察人士交流过,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大数字至少低估了中国消费率10个百分点,有人甚至认为低估了20个百分点,尤其是两次经济普查反映出来的第三产业存在明显的漏统问题。
  比如一个很简单的消费数据,人们往往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消费,但实际上这个数据既不包含教育、医疗甚至自用住房等“服务消费”,也不包含“县以下”的区域消费。于是,问题就来了,究竟低估了多少?
  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体系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两次经济普查,中国经济的原本结构得到了与事实更相符的数据表达。但两次普查以及修正,是否已经完全表达好了中国经济原本的结构?市场或许还是会有问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