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中小企业关键在政策执行 |
2010-01-07 10:56:1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019
|
|
2009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这预示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惠民生、促就业、保增长的重点工作。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中央的政策在基层得不到有力执行,那么中小企业的发展永远都是一个难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99%,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还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多种经济成份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数量极为庞大的企业群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小企业由于数量众多,投资少,经营方式机动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快,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因而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就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大量出现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中包括后来发展成为著名大企业的四通、联想、方正等企业。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非公有制资本可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等,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发展壮大的难题
虽有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中小企业,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仍普遍存在资金规模小、实力弱、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天然的弱势群体,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是很难的。当前,我国还存在许多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是资金有限,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我国中小企业每年获得的信贷规模只占总信贷规模的8%左右。在2009年1~3月,全国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近5万亿,中小企业占比却不足5%。个体和私营企业基本上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更谈不上大企业所拥有的发行企业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的渠道。由于资金缺乏,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只能靠自我积累慢慢“滚雪球”,有些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也无法上马。为了弥补流动资金的缺口,中小企业常常不得不以高利率进行资金拆借和集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是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现在这些政策大多被取消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企业不但很难得到政策优惠,反而面临着不公平的政策环境。如中小企业贷款条件比大企业要严格得多,个体、私营企业甚至没有资格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税费负担不公平,乡镇企业要缴纳农业附加税,而非乡镇企业无须承担这一税项等。
三是缺乏信息和技术来源。除高新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之外,其他普遍缺乏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的渠道,使经营者难以做出及时、合理的决策,难以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是不规范的竞争秩序。表现为各地中小企业之间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着低水平过度竞争的问题;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体制使中小企业难以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一些大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凭借政府力量,或通过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来排挤中小竞争对手。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触及中小企业的脆弱性。经营困难、速度滑坡、效益下降、亏损增加等成为中小企业的普遍问题。因此,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只有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促进中小企业顺利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