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别让“迪拜模式”绑架了中国经济 |
2010-01-14 15:45:19 来源:南方网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863
|
|
新年伊始,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竣工吸引了全球目光。两年前,当迪拜塔内的住宅和写字楼开始对外销售时,两天之内就被世界各地的富豪们抢购一空;但时至今日,伴随着迪拜债务危机的突然爆发,更多人却在担心,这座奢华建筑很有可能因没有住户而变成“无人区”。 迪拜塔究竟是辉煌顶点的象征,还是迪拜危机步入谷底的标识,市场看法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热钱所堆砌的“迪拜模式”无论能够幻化出多么绚丽的奢华,终究也会犹如空中楼阁般不堪一击。迪拜的发展轨迹向世人发出警示,房地产业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拉动经济,但如果缺乏真实的经济基础,对其过度倚重将会带来惨烈的后果。 与其他海湾地区经济体不同,迪拜石油资源较为匮乏,大力发展高端房地产和旅游业则成为“曲线救国”的无奈选择。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迪拜过度依靠金融杠杆发展经济的做法,不仅没有实现“造富”的梦想,反而使其成为了金融危机的反面标杆。在迪拜危机爆发之前,包括全球首家七星级帆船酒店、世界最豪华室内滑雪场等在内的世界顶级消费场馆项目纷纷上马,将迪拜包装成为全球富豪们的享乐园,而贝克汉姆夫妇等明星也竞相在此处购置豪宅、标榜身价。据统计,迪拜此前投入的建设资金已高达3000亿美元,而资金来源则大都是对外举债。由此,金融危机对迪拜的冲击尤甚,富豪们受危机所累购买力明显下降,投机性的房地产业因为接盘者寥寥而贬值不断,一些楼盘近两年的跌幅超过了五成。时至今日,虽然金融危机已近尾声,市场中的刚性需求有所复苏,但奢侈性消费仍无法恢复元气,难以为迪拜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高企的金融杠杆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隐形杀手”。直至去年11月,迪拜世界公司突然宣布暂停偿付债务,全面拉响了危机警报。迪拜经济不可能在短期内走向繁荣,房地产堆砌出的泡沫已经破灭。以此而言,迪拜塔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当局无法容忍它成为烂尾楼,勉力竣工的迪拜塔只是当地经济被房地产业“绑架”的标志,仿似“冲喜”的迪拜塔更像是单一经济增长模式的丧歌。 值得一提的是,迪拜塔与当地经济的关系,也给国内房地产业发展提出警示。在国内许多地方,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地方财政迅速充盈的“捷径”。同时,透过强大的带动效应,房地产也成为地方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由此,近年来主管部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举措屡屡受阻,许多房地产政策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导致国内房地产业在金融危机肆虐时,也呈现一枝独秀的繁华之势。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各大城市楼价的涨幅频频超过历史峰值,房价已经明显偏离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然而,房价的持续飙涨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业后顾无忧。恰恰相反,如果国内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房地产业,并继续容忍房价飙升,就如同迪拜极度奢华的七星级酒店一样,无法避免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导致烂尾工程的结局,最终会负面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 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出台力图遏制房价的飙升。笔者所担心的是,政策取向固然积极无疑,但是调控当局能否承受住房地产泡沫崩裂所带来的影响,目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当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裹挟着金融业,也裹挟着经济增长速度,而这就导致烂尾楼几乎成为调控部门所无法忍受之痛。因为烂尾楼意味着银行坏账激增,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滑坡,从这个意义上讲,房地产“绑架”经济、“绑架”地方调控部门的问题已经非常严峻。2008年,房价甫一露出下降势头,深圳等部分城市就出现集体断供毁约现象,其间“银行先破产论”、“中国经济崩溃论”更是甚嚣尘上,这就直接导致了二套房贷等政策在执行上被人为放松,并成为房价转跌或升的推动因素。时至今日,即便在宏观经济企稳复苏之后,一旦房价出现理性调整,类似的问题仍然会集中爆发。而以目前的经济结构看,这将会给经济运行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因为中国地方经济与迪拜非常类似,那就是都还没有找到能够全面替代房地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迪拜塔尽管封顶竣工了,但是迪拜的经济结构问题却更加尖锐复杂。对于中国而言,何时能够避免迪拜怪圈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