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张秋生:全球经济格局变迁中的中国元素
2010-01-14 15:46:2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970


  相对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外资并购及其引发的“斩首行动”、“产业安全”等争议,金融危机以来发生于不断变革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全球并购,“中国元素”变得格外引人瞩目。率先走出危机的中国经济,正通过产业的并购整合在不断聚集和逐步释放出巨大能量,并正在对全球新的经济格局乃至新一轮的全球政经秩序重构产生关键性影响。
  回顾这一年的并购案例,如果说中国铝业]进一步入资力拓的失败案例代表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源产业整合中遭遇的挫折,那么,其它诸如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则更多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案例,这些收购的共有特点包括:更多发生在能源资源领域,牵涉的并购资金数额巨大,并购的主角是处于融资优势或者被称为“融资软约束”的中央或者地方国有企业。
  颇具代表性的案例包括:2009年8月份,中石化以72.4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的全部股份;中石油则对位于利比亚、哈萨克斯坦、新加坡、伊朗、安哥拉的石油资产或者石油公司的股份进行了收购;而同为能源企业但在中国煤炭产业并非绝对龙头的兖州煤业,耗资31亿美元全资收购澳大利亚电煤厂商费利克斯能源公司(Felix Resources);中国五矿,出资13.86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企业OZ矿业公司的主要资产;作为商贸企业的中化集团,收购Emerald Energy,亦加入国际巨型跨国并购的行列。
  除此以外,再看这样一组并购案例:腾中试图收购悍马;吉利并购沃尔沃,并于2009年6月成功收购澳大利亚汽车
  自动变速器公司DSI;7月,地处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的杰克控股集团通过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在老牌的工业中心德国成功收购Bullmer(奔马)和Topcut(拓卡)两家知名企业的品牌、技术、有效存货及人力资源,并新成立了Topcut-bullmer(拓卡奔马)公司。
  对此,无论社会如何评价,未来交易和整合前景如何,我们都有必要进一步思考的是,这些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跨国收购的胆略吗?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练以及资本和管理能力的积累,借助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机会”,开始能够尝试驾驭原来由西方人主导的产品及其品牌了?
  当然,中国企业对外资的收购,除了在境外进行外,还表现为收购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这些收购较多的发生在高科技领域。2009年8月,中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并购了上海贝尔ViSS监控业务;几乎与此同时,浪潮集团控制德国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使原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由外商独资的研发机构转变为中资控股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新的公司也已经更名为西安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中国企业对外国企业的收购,可以看作是它们经过国内产业并购整合聚集起来的能量在国际市场的释放,而不断强化的中国企业的境内并购重组,则完全可以合理地预计为中国企业不断的能量释放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无论是竞争性产业或者非竞争产业,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发生着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整合之路,沿着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或竞争性垄断以及追求垄断和反垄断的市场结构演进规律进行。
  而且,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引发的全球产业新格局还只是刚刚开始,其长期意义将至少延伸数十年,即在全球以经济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建立起新的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新秩序的过程。
  那么,在本轮国际产业并购中,为什么是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成为主角呢?
  首先来自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市场经济制度,就没有以并购重组为主要形式的要素综合交易这种资源配置手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接轨,学习市场交易规则、管理方法和政府管制体系。
  其次,它来自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施,以国家权利的手段首先集中了社会资源再配置给国有企业,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甚至犯了一些错误,尽管截至目前在公司治理效率存在继续改进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制度使一大批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在短期内走完了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走完的产业集中过程。
  当然,在中国企业收购外资企业的同时,外资也以并购方式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公开资料显示,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一周之内5宗项目成功被外资企业收购。外资股东正以受让国有股权或回收合资公司股权等方式,加强在华企业的控制。在这一领域的并购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中,商务部援引《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的申报请求。对此,更多的观点认为,该案件能否被看成是外资进入中国竞争性产业,从而试图形成新的产业布局背景下的失败前兆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