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中国带给非洲的礼物
2010-01-20 15:32:52 来源:英国《晨星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363

  有人认为,中国是唯一从非洲获取原材料——特别是石油的国家。但这只是西方流传的有关中国在非洲活动的诸多谬误之一。在这部全面剖析中国在非洲影响力增强的著述《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中,作者德博拉?布劳提冈一一粉碎了这些谬误。
  正如一位尼日利亚外交官对作者所说,“中国人想要参与我们经济的方方面面。再看看西方,除了石油还是石油,别无其他。”布劳提冈也指出,过去5年里,中国对非洲制造业的投资超过了对矿业的投资。
  近几十年,西方逐步退出非洲的制造业。中国则认为,依赖进口昂贵的工业制成品和出口廉价的原材料是贫困之源,发展工业能力是摆脱贫困束缚的关键。中国自1979年以来自身的经验似乎证明了这点,但中国素来不太愿意把本国的发展模式推向其他国家。
  确实,中国减贫经验部分在于因地制宜调整计划和模式。为此,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总是基于受援国而非中国的需要。
  当然,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并非完全的利他主义。自周恩来1964年访问非洲以来,中国援非奉行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互利”。今天,互利原则意味着,中国帮非洲建设工业和社会基础设施,作为交换,中国为本国重机械及其他商品获得进入非洲市场机会,并为本国建筑公司赢得合同。而这类合同也是其他援助国经常要的。
  围绕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另一个一再出现的谬误是:中国不附带条件的援助跟西方的有条件援助比起来,助长了腐败和人权侵犯。
  但正如布劳提冈指出的,中国实施援助或商业投资的方式其实是限制了腐败。因为与世行和其他捐助者不同,中国的贷款和援助很少进入受援国政府手中。通常,当一个项目达成协议后,资金直接从中国银行流入负责项目的中国建筑公司,从而限制了(非洲)政府官员贪腐的机会。然而阅读西方的一些报道,会让人觉得情况正好相反:天使般的西方忙于把人权和透明政府带入非洲,而顽固的中国一直在破坏这些神圣努力。
  北京不附加条件的政策确实意味着他们会与任何人打交道,但与独裁者做生意的并非中国一家。尽管中国与苏丹和津巴布韦的接触掀起轩然大波,但2006年苏丹石油的最大客户并非中国,而是日本,西方公司如巴克莱集团和英美资源集团等也一直在津巴布韦开展业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